68-70
次日,早会时,孙太太和张太太两人早早便汇合了,手拉手到了议事厅,两人先把议事厅里的卫生打扫了一下,待一切准备就绪了,才陆陆续续有人过来。
昨天晚上又是黄大个值夜,这会儿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脚步虚晃的往里走。
直到孙太太倒了杯茶给他,他顺手接过喝了一口才猛然发现,冲着他笑盈盈的孙太太。
“嫂子?”
黄大个惊,“您这一大早的来这里?”
孙太太料他还不知道要成立妇幼办公室的事,笑道:“喝杯茶醒醒神。”
黄大个点头后又打了个哈欠,道:“您不知道我连着值了半个月的夜,现在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苏平真是逮着一只羊使劲地薅。
他自打与贾耀春搭挡之后,两人就被分到了一组。
本来还着两人和老雷头一道出出远门,看看风景,这下子好了,天天晚上仰望星空,连白天的太阳基本都见不着了。
不过人家贾耀春心态好。
干啥都乐呵呵的,昨天晚上不知道从哪弄了一包土豆,一边值夜一边烤土豆。
人家还说了,待过段时间花生、栗子、红薯,都给他整来。
张太太听他说完,忍不住乐了,“你这是报怨呢,还是显摆呢?”
正说着贾耀春扶着他爹,与许木匠一道过来了,黄大个立马起身朝他们招招手,示意贾老爷子坐到他的位置。
孙太太和张太太烧了一大壶的茶水,见人就发,这会儿差不多下去半壶了。
苏平和张典吏过来时,张太太只递给了苏平一杯,张典吏寻视一圈,“我的呢?”
张太太理所当然地答道:“杯子没了,待别人不用了再给你。”
张典吏:“……”
苏平道了声谢,再次碰认了今日要说的事情之后,见人都到齐了,便拉着孙太太和张太太一道上前道:“今日宣布一件事情。”
“咱们的队伍再次壮大了,以后孙家嫂子杨大妮和张家嫂子李翠花便是我们的新同事,两人负责以后的养老院和乡镇的学堂主要的后勤事务,以及全县妇女儿童的各项工作……”
“杨大妮为妇幼办公室主任,李翠花为妇幼办公室书记。”
好吧,苏平这里的主任和书记完全是套用个名儿。
他话音一落,并没有人鼓掌。
苏平抽抽嘴角,继续道:“大家不要觉得两位嫂子是女人,就比咱们差,事实上……”
嗯,许多事情不止男人可以做,女人也可以。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女官,更何况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女人来处理的,就比如现在要做的泥塑厂,再比如做饭大部分还是女人做的好吃。
苏平是绞尽脑汁把好处都给大家掰扯了一通。
这里头越听心里越舒服的反倒是贾老爷子,许木匠跟他提议让两个小姑娘接班的时候,他是一万个不乐意。
开口闭口过两年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他们这手艺传男不传女。
如今听苏平道:“许多事情大家要打破常规,就像贾老爷子家的泥塑传承,两个小孙女做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苏平又举了历史上有名的几位奇女子。
好吧,更深的他实在不好意思说,怕被人拉出去砍了。
总之,泥塑场要用女工,十二个学堂要用厨娘。
以后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也可以让女孩尝试来做。
苏平也不管大家听进去多少,或者心里有多少隔应,总之,说完之后,自己用力鼓掌,“大家欢迎新同事,以后我们就要互相帮助,一起将黄杨县变得更好。”
大家起初虽然有质疑,不过更多的是震惊。
见苏平自儿个用力鼓掌,一个个也纷纷举起了手。
这样的欢迎仪式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
孙太太和张太太还做了个简短的就职演讲。
今日的早会事情比较多,除了头一件时间久以外,余下的便是目前各项工程的进度,监于目前黄杨县的外人比较多。
捕快和衙役的工作就比较繁重了。
依旧要日夜不停地巡城,以保障大家的绝对安全。
今日的早会足足开了一个时辰。
苏平是说得口干舌燥,连喝了七八杯的茶水,好不容易挨到了会议结束,一溜烟的往茅厕跑去。
结果刚出来,就瞧见孙太太和张太太两人来找他。
苏平有点懵,“两位嫂子有事吗?”
孙太太递给他一份计划书,是两人昨天做好的,让他帮忙瞧瞧。
苏平应了一声,将两人带进了书房,仔细一瞧,两的计划并不多,但却十分详细。
头一件事是想写个公示贴出去,待过两天集市时再在街上大力宣传一下,争取在这个月就将女工给招集了,同时把女孩也可以进学堂读书的事也大力宣传出去。
苏平道:“两位嫂子的计划非常棒,就按你们说的来,对了需要我找张大人帮你们写公示吗?”
孙太太用力点头,“要的,要的!我们俩这字实在拿不出手。”
更主要的是以前也没写过这个,是以决定先让张典吏代替两次,待熟练了流程两人就自己上手了。
苏平笑道:“好!”
领着两人去找张典吏的路上,苏平道:“今日我瞧着议事厅特别干净,还有茶水都是两位嫂子准备的吗?”
孙太太笑道:“以后每次开会,我们俩都准备。”
苏平笑道:“那倒不用,也就是今日会议时间长点,其余时间都不需要,再说了,大家都是同样的身份,怎么能让两位嫂子独立承担,若真说要干,也是大家排班轮流。”
孙太太微微一愣,一时竟然答不上来。
张太太道:“其实就打扫个卫生,平日里在家做惯了的,一点也不费事。”
苏平道:“家里是家里,工作是工作,大家都是平等的,为啥只薅你们两只羊。”
张太太:“……”
张太太不乐意承认自己是羊,但这话确实没毛病。
在路上孙太太又将杜太太找她给自己女儿报名的事说了一下,苏平见过杜姑娘两次,瞧着就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于是笑道:“一切都由两位嫂子做主,既然说好了由你们二位负责,以后有什么事我只管找你们,与旁人可没关系,所以,招工这事我也不插手……”
从张典吏那儿出来,苏平问过两人之后,给两人安排了一间办公室,而后很明确的告诉她俩,要是忙不过来,可以增加人手。
新人的试用期为三个月,每个月300文。
待过了试用期再往上提前到600文。
两人齐齐点头,表示明白了,多余的话苏平也没说。
准备去县学找找孙先生,看看如何安排去乡镇学堂教书的先生,是将这一批的童生下去,还是从县学让学生报名。
谁知,他刚出门,老李头就带着一封信笑盈盈地走了过来,“大人,京都来信。”
苏平接过信也没瞧,直接塞进了怀里,而后与老李头一并往外走。
“李叔,您今年也有六十了吧。”
老李头笑道:“还不到呢,才五十九,老头子知道大人想说什么,可我老头子现在还动得了,不太想去养老,大人若是不嫌弃,让老头子再跟着您几年成不行。”
苏平笑道:“这有什么成不成的,只要您想去什么时候都可以,不想去在这边也挺好,老张头年纪也快到了吧。”
老李头点头,“我估摸着他也不想走。”
两人都是残疾人,一辈子无儿无女的,还是托了孙主簿的福,来县衙一个看大门,一个打扫打扫卫生。
以前是饿不死,如今日子刚好了一些,他可舍不得走。
苏平到了县学,孙先生正在看学生交回来的文章,瞧见苏平来了,笑道:“大人今日不忙了?”
苏平点头,“今日没什么事,下午就在您这儿不走了。”
孙先生道:“大人前几日问我的事,我已经与几位先生一道问过学生了,还真有几位学生想下去。”
都是年纪超过二十五的,本身家境也不太好。
眼看着父母老去,儿女也大了,总不能把担子全部压在妻子的身上,他们自己倒是在县学不花钱,但家里却日日都离不开钱。
是以,许先生把这事说了之后,当天就有人过来找他了。
苏平道:“那应该没几个人吧。”
孙先生笑道:“确实不多,不超过一手之数,大人要不见见他们?”
苏平摇头,“这事你与张先生决定便好了,我是希望这个月底就将咱们的学堂开起来,如今那边找厨娘的事也人去处理了。”
学堂需要的东西也早已准备就绪。
许先生笑着点头,“这么说来,感觉都等不到张先生回来了。”
今年因为连着大半个月的雨原因,整个省都受灾严重,院试已经明确表示退后几日了,大概九月上旬张先生一行人能回来。
然而,苏平想让学堂月底就开张,那人手就够不着了。
苏平道:“我还有一事想麻烦许先生。”
如今不管是木工还是泥瓦匠,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不凡许多来学手艺的少年,这些孩子不过十来岁,他便寻思着,既然泥塑厂的女工们可以读书学习,那么学手艺的少年也是可以的,不求他们学得多好,能像书生们去考功名。
起码能识得字,懂理一些更大的道理。
以后不至于做出什么违背良心的事情。
自然若真有天赋突出的,能通过这么短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新技能,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苏平道:“我就是希望你们尽量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让他们能识字,会算学,毕竟做这些活,算学好的话有时候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做更加复杂的东西,那绝对不是靠手感能出来的……”
就像卡槽、齿轮这种精密的计算。
许先生明白,“每日一个时辰是晚饭之后吗?还是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