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璟听完顿时感叹道:“这做灯笼之人真是有心了。”
“这第二个问题是,姜姑娘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两盏灯笼?姜姑娘不要误会,我不是要越过姜姑娘去那人手上买灯笼的意思。我只是好奇,是什么样的人会有这样新奇的念头和手艺?”
“还有,如果我要二十盏,他需要多久才能交货?”封璟问道。
郑掌柜听见“二十盏”三个字时,只觉呼吸一窒。
一盏五十两,二十盏就是一千两。一千两啊,他们茶坊一个月的营收流水都没这么多。
“主子,你看要不要……”他想,他家主子可不能听这姑娘一顿说就被忽悠得五迷三道的啊。
不过郑掌柜话没能说话,又被姜月接过话茬,她笑道,“封公子这哪是一个问题,这是一连串的。”
封璟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我……”
姜月似乎不以为意,接着道:“不瞒你说,这灯笼是我自己做的,二十盏的话,我会让底下人一起做,两个月内能交货。”
虽然她如果加紧时间的话一个月也能赶制出来,但她还想给自己留点时间做别的。
封璟惊讶,“竟是姜姑娘做的?那走马灯呢?”
姜月如实道:“也是我做的。”
姜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议论,从来没在众人面前说过这灯是她自己做的,只说是她得的,众人便也以为她从哪里得的。
包括娃娃泥塑也是如此,有关镇国公府的那两个泥塑的传言中,并没有人提到姜家。
而无忧手工坊中的娃娃泥塑,众人只知道他们手工坊有这样的泥塑,却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是她做的。虽然有人这么猜,但他们不确定。
她喜欢这种安静发财的感觉。
但封璟于她而言不一样,他是她要合作的甲方,为了取得甲方的信任,她不仅要实话实说,还要让对方确信她能顺利交货。
而且如果成了这一单,或许还会有第二单、第三单。若是一开始就说了谎,以后还会需要很多个慌来圆。
因此必须如实告知。
封璟早在元宵节之前,便听说无忧手工坊放出消息说他们得了两盏走马灯,要在长安城内竞价出售。
封璟当时不以为意。
但听说那灯最后卖了二百八十两一盏时,还是小小的吃了一惊。
后面就听说无忧手工坊称以后每月十五都会卖出一盏走马灯,他便以为这样的卖法一定是因为货源极其珍贵难得。
因而他决定二月十五去看一眼,可只看了一眼便被吸引住,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购买的还是众人的对这灯的追捧程度和其背后的商业价值。
买回来挂着一定能吸引客人。
他没想过,这是姜月自己做的。
如今再回想过来,却又觉得一切情有可原,毕竟姜月当初既然木雕做得那样好,如今能做出这样精妙的灯笼也不奇怪。
而她之所以一个月只卖一盏,不过是为了个名头。
“那这上面的画呢?是姜姑娘自己画的还是请画师画的?”封璟最后问道。
“自己画的,不过上面的字是另一人所写,”姜月回答得清楚明白,而后问,“封公子现在相信我能按时交货了吗?”
“嗯,”封璟怔愣住,他顿时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宝藏。姜月会木雕,会画画,会做各种灯笼,听说还会编织,会泥塑,甚至可能会更多,若无忧手工坊还是他的,他一定会单独聘请姜月做坊子的掌柜。
她有着这样的手艺,简直是棵行走的摇钱树,不纳入麾下可惜了。
于是封璟向前微微倾着身子,唇边勾起笑意,试探着问道,“不知姜姑娘可还会做别的东西?有没有兴趣来我的手底下做事?”
郑掌柜惊讶得下巴都没合拢,他家主子那么挑剔的人今天居然愿意主动揽人?
平时招人他可是从十几个人里都不一定能挑出来一个满意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家主子手底下虽然有许多产业,但是手工这一块的涉猎不多,甚至可以说不擅长。不然他也不会把无忧手工坊租给李掌柜,而不是由自己的人打理。
如果主子想发展这一块也不奇怪。
姜月笑道:“封公子说笑了,合作可以,其他的我还没考虑过。”
封璟道,“姜姑娘可以从现在开始考虑。”
他认真思考了一下,语速缓慢又诚恳道,“我手上有很多货源,几乎可以提供一切你想要的东西,比如这两盏灯所用的紫檀木、颜料、蜡烛等,我都能给你找来最好的。”
“我们封家在长安声名在外,你做的东西也会更加好卖。”
“至于一个月给姜姑娘多少银子的酬金,都好商量。”
他知道姜月接了他这一单,两个月能挣他一千两,除去材料成本也不会相差太多。他给的酬金不会比这个少,甚至还要加点儿,因为他相信姜月能挣到更多。
姜月对这猝不及防的转变,委实有些意外。
封璟问道:“姜姑娘要不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