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家人离开后的第二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裴五姑娘带着一群特殊的人出现在柳杏儿面前。这些人,曾是她店铺的掌柜、账房与伙计,往昔那些红红火火的胭脂铺、花草铺子、酒楼,如今已消散如烟,他们也因此各奔东西。
裴五姑娘向柳杏儿介绍着,而柳杏儿一脸疑惑,却又隐隐觉得瞌睡时的枕头来了。柳杏儿表明想在京城和京卫开酒楼,还提出若裴五姑娘开绸缎铺,自己愿投五千两。
柳杏儿面对裴五姑娘带来的人手,抛出了极具诱惑的橄榄枝:“你要是愿意留下来,先去京卫学新记账方式。”谈及月银,更是给出远超以往的待遇,掌柜二十两、账房十两、伙计二两,条件是要培养可用之才,为去江南开店储备人手。
不仅如此,她还承诺可签十年契约,让众人安心。面对裴五姑娘,她也表明补贴多出月钱,力求账目清晰。如此优厚条件,那些一直苦于没活儿的掌柜伙计,又怎会不动心?
有人或许借“晦气”之名压价,也有人因不想与东家同流合污而心怀顾虑,毕竟昧心钱进了东家口袋,自己却可能背锅,实在不划算。
就在这复杂的局面下,柳杏儿登场了,她雷厉风行,竟让人把掌柜、账房和伙计全送去京卫跟珠玉学做账。伙计们兴奋不已,憧憬着未来当账房的可能。而柳杏儿此举目的明确,就是要让大家看懂新式账本。当掌柜和账房看到她拿出的契约时,不禁对这位都头娘子出身的新东家刮目相看。
柳杏儿在此展现出非凡智慧,她先提出想法,让讼师起草租赁、用人等契约,再经自己修改形成制式合同。这份合同贴合本朝律法,巧妙约束双方,保护自身利益。
契约上几个空格,填写名字、月银与奖金比例,众人看过才知,月钱只是起点,生意兴隆时年底奖金极为可观。裴五姑娘看完不禁称赞柳杏儿是天生的生意人才。一份契约,既防人贪钱,又能调动积极性。柳杏儿更直言身份不同带来的认知差异,裴五姑娘听后陷入沉思……
柳杏儿向裴五姑娘发问:“来说说你出多少钱吧?”裴五姑娘咬咬牙,决定拿出两千两,哪怕这意味着她将彻底没钱,连丫鬟婆子月钱都发不出,可她深知铺子必须开,否则坐吃山空。柳杏儿紧接着拿出契约,提出出资五千两,让裴五占三成份额。还大方表示,前期事由裴五多操劳,自己当甩手掌柜,甚至在京城有空置铺面供裴五挑选做布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