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麾下的武将如此,曹操既觉欣慰,又感难过。
欣慰的是麾下的武将个个不畏死,难过的是之前的武将可以称得上人才济济。
但现在却是残缺不全,之前的众多武将,现在是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
反观站在左面的谋士文臣,现在竟然连一个出面的都没有。
之前不是不建议自己迁都吗?
现在自己顺了荀彧的遗愿,打算不再迁都,支援南阳了,怎么这些谋士又不说话了?
是贪生怕死还是无谋无断?
亦或者是现在自己的决策还不能让他满意,那到底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满意呢?
荀彧一死,谋士之中便以程昱、荀攸为尊,曹操便问两人:“仲德、公达,你们有什么看法?
能解南阳之困?南阳不失,方能保住许都,不至于都城北迁。”
曹操的声音很平淡,寻常人听来好像是伤重之后的虚弱无力。
但在众谋士,尤其是荀攸和程昱耳中,却是如同惊天霹雳一般。
这就差赤裸裸地说你们已经令我不满了,尤其是这两个被曹操点了名字的。
曹操也是想明白了,不迁都没问题,但如何守卫南阳,却是让人头痛的问题。
昨天自己已经很头痛了,所以今天还是让那些文臣谋士们头痛吧!
反正不支持迁都也是他们的态度和意见不是?议事厅顿时又安静了下来。
人人都在看着程昱和荀攸两人,包括坐在高处的曹操,都在等着两人的回答。
两人长叹一声,形势如此,他们现在能有什么妙计。
能想到的所有计策在关羽和诸葛亮面前好像都不管用。
关羽是大将之才,诸葛亮所使用的也是堂堂正正之谋。
这样的人,每一步都走的很小心,虽然不能抓住机会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绩。
但同样也不可能为了这一丝破敌的机会给敌人留下破绽。
而敌人若是露出一丝破绽,那就会被这样的人抓住这个破绽,一点一点的放大,慢慢取得优势。
而这种优势是敌人永远不可能翻转过来的。
就比如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除了白起用兵神出鬼没变幻莫测之外。
其他三人用兵好像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地方。
但就是给敌人的感觉就是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无法战胜的高山。
王翦灭楚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面对楚国的不断挑衅,他并没有着急出兵。
麾下的士卒强烈邀战,想要为之前的李信及战败的秦军报仇。
但是王翦并没有理会,拒绝了任何将军的请战。
这就是能够了解己方现在的不足,避免让敌军寻到自己的破绽,从而扩大战果。
而在很长时间之后,楚军终于支撑不住了,开始变得懈怠,变得轻敌。
王翦很明显地察觉到了楚军的破绽,果断出击,一战破敌。
这就是王翦的厉害之处,四大名将的实力。
而名将和大将的差距也在这里显示了出来,大将之才往往能抓住破绽,从而逐渐扩大战果。
而名将就不一样了,他们能提前做好准备,将破绽变成致命的刀,直插敌人的心脏。
现在刘备的势力已经不在曹操之下,只要稳扎稳打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又怎么可能弄险让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