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此时,会计过来了。
当着众人的面,把信封打开,往手上吐了一口唾沫,快速清点起来。
赵成喜看着这一幕,只觉得那钱都脏了。
能不能和谁换一换?
后面看热闹的人,伸长了脖子,就想看看这些城里来的知青,一年到头存多少钱呢?
会计放下第一个信封,高声说道:“一共是五百二十块钱。
这是赵成喜同志的是吧?”
赵成喜连连点头:“确实是我的,我的每一张后面都用铅笔写了一个喜字。”
“这个是陈伟同志的。”
等会计把所有的钱都清点完,众人忍不住咋舌:“都说知青下乡插队,是接受中下贫农再教育的。
可看这些知青,平时吃的穿的都比咱们好,到头来还能存那么多钱?”
一个人酸不溜秋地说道。
豁牙婶子又化身正义使者,朝着那人啐了一口:“你这话说的,你家没有100多块钱的存款吗?
人家知青孤家寡人一个,又不需要养老人孩子。
咋就不能存下这么多钱了?
再说了,他们几个里面,可有不少在合作社上班呢。
合作社管吃还有福利,哪需要花几个钱?
有这些存款,不很正常吗?”
这话说到了赵成喜的心坎上,自从去合作社上班以后。
他能在合作社吃,绝不回知青点。
平时攒的布票、糖票也舍不得花。
全都兑换给了别人。
每个月还往家里寄10块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几年时间,他还存了500来块呢。
村里的光棍汉子,乐呵呵地应声:“没婆娘没孩子,自己一个人过得多自在?”
旁边人白了他一眼:“我咋没看出来你自在?
天天的往小寡妇家里跑。”
他最后一句话说的声音很小,只有就近的几个人听到。
但是揶揄的目光,落在光棍身上。
那光棍也是个混不吝的,反正败坏的不是他的名声。
反倒很自豪地站在那里。
论存钱,几人都比不过范招娣。
范招娣竟然拿出了800多块钱。
这把众人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
一个老太太上下打量着范招娣,眼珠子滴溜溜转地,和孩子们滚的琉璃珠一样。
不知道在打什么坏心思。
其实老太太的坏心思很简单,这样一个有能力还有工作的女知青。
如果考不上大学,嫁到村子里?那他们家可是泼天的富贵。
别看她上交的有800块钱,剩下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呢?
这些之前都是留一部分,交到大队部一部分,让大队部保管。
在场的人都揣测着:他们几个留的钱,肯定不比上交的钱少。
事实证明,这些人真的猜错了。
赵成喜一共就留了20块钱在身上,另外几个男知青也有模有样地留了十几二十块钱。
女知青,赵成喜并不知道。
但他估摸着,女知青可比男知青们谨慎多了。
十有八九和他们一样。
唯独范招娣,赵承喜看不明白。
想当初,范招娣刚刚下乡的时候,穿得破破烂烂。
但去县城,花销确实不小。
这也是赵成喜偶然发现的。
所以赵成喜也摸不清,她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