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我最后一次,不是以敌人的身份见面。”姑娘的话冷漠又绝情:“天亮时再见,刀剑无眼,你我亦是仇敌。”
藤月如此说,萧贺并不意外。
他知道姑娘的倔强,若轻易退缩,那便不是藤月了。
萧贺没有强求。
待到了那一天,她会知道他是对的。
皇宫中已经许久没有喜事,文贵妃封后,自然成了宫中最大的事。整个皇宫里张灯结彩,仿佛刘皇后并没有存在过,人人都想着该如何恭贺新后,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文皇后任由嬷嬷为她装点,看着眼前镜中映出的脸出神。
她年岁已不小了,眼角不知何时有了细纹,与宫里那些莺莺燕燕不同,有一股淡雅的气质,也有着她们身上没有的常年陪伴青灯古佛的清灰之气。
这么多年,没想到她也有等到封后大典的这一天。文皇后记得曾经在王府时,最幸福的是睦景,而后便是飞扬跋扈的刘纤云。自己更乐意做一个透明人,因此也往往讨不了魏明帝欢心。
“娘娘戴着皇后冠冕,倒是出奇的相衬。”给文皇后梳妆的是她的陪嫁嬷嬷,文贵妃能成为皇后,她自然打心眼里高兴,道:“依老奴看,娘娘往日就是太爱素净了些,若是真打扮起来,丝毫不比旁人差。”
文皇后温柔的笑了,没想到临了这皇后之位落在自己头上,连带着那个位置也不由得争上一争。造化弄人,刘皇后既死,太子断不会善罢甘休,青朝既有此心,自己便不能拖他的后腿。
好在如今宫中位分高的只有她和贤妃…想起贤妃,文皇后又有些奇怪。
这么多年,贤妃圣宠不衰却没有诞下一儿半女,若说没有猫腻,她是不信的。只是她本以为是刘皇后一直暗中干扰,但是现在瞧着贤妃的模样,倒不像不明白宫中这些腌臜事。
宫里的女人,哪个不想有个一儿半女傍身,红颜终为白发,贤妃母族没落,按理更应该急着要个孩子好以后有个依靠。但往日见她,竟是对这些丝毫不在意。不过贤妃对她并没有敌意,倒是刘皇后在时经常与之呛声。两个人算不上交好却也井水不犯河水。
“娘娘,到时辰了。”嬷嬷的话打断了贤妃的思考。
她将贤妃搀起,示意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该上轿辇了。
大抵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魏明帝今日看起来气色很好。他对文贵妃没什么太深刻印象,只记得她一贯不喜与人争斗,常伴青灯左右。纳她为后,不过是因为她是最合适的皇后人选,更是安王的生母。
“太子可回京了?青朝如今在何处?”文皇后看不见眼前的景象,轻声问一旁的嬷嬷。
“回娘娘,太子殿下已在京中。他与太子妃回了东宫,除了每日去陛下跟前晨昏定省,这些日子倒没有什么动静。”嬷嬷拍了拍文皇后的手,今日是她的大日子,示意她安心。
“嬷嬷,你说他是真的看开了吗?”文皇后突然道。
“老奴不知。只是老奴陪娘娘这么多年,京中这么多人家,娘娘可曾见过有哪家的继室能与嫡子毫无芥蒂?寻常人家尚且如此,遑论帝王家。”嬷嬷的话语平淡,却带有提醒。
“是我这么多年吃斋念佛糊涂了。”文皇后点点头,道:“只是人在做天在看,嬷嬷,我不想像刘纤云一样,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静观其变吧,提醒青朝,不要与他皇兄起冲突。”
今日的大典之上,魏明帝的身旁跟着的是贤妃,太子魏卓君则恭敬地站在人群之首,她的儿子魏青朝在其后,看见文皇后向大典来,投去一个让人安心的眼神。
这种场景贤妃本不该来的,只是魏明帝现在离不得人伺候,他又有些依赖贤妃,便让对方跟着一起来了。
封后大典到了谒庙的环节,贤妃与几位皇子自觉地退到一边。魏明帝与文皇后由赞引引就拜位,魏明帝在东,文皇后在西,行礼如常仪。
这般庄重的环节,文皇后不知怎的,却觉得有些心惊肉跳。奇怪的直觉让她心中不安,隐隐觉得有事发生。
她不敢有所懈怠,只是看不见,便觉得耳朵敏锐了些,似乎听到周围的脚步声逐渐杂乱了起来。
而此时,大殿之上,不知何时,突然出现了几个蒙面的黑衣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直冲高台之上魏明帝而去。
“保护陛下!”不知谁高喝了一句,场面一片混乱,文皇后这才看到了周围的一切,她被人护着向后退去,连魏明帝都顾不得。
“贤妃!”
不知谁一声急急的怒吼,听着像是魏明帝的声音,夹杂着急切与担忧,不复往日沉稳与令人难以捉摸。
这突然的变故让文皇后惊了一惊,她怎么也没想到,连忙向身后看去。
只见贤妃倒在地上,不知如何。她的伤口还在流血,目光却焦急地投向一旁的魏明帝,高喊道:“陛下快走!”
魏明帝被侍卫围在身后,想要去拉贤妃,却最终迈出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