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第134章

萧云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忐忑。

激动的是她终于要见到陆氏这一辈的青年俊才,忐忑的是这些人她在原著中没有见过。

连名字也不曾提及。

万一受到了原著的限制,才智只是一般呢?

但往好处想,原著里专门用谢氏与陆氏相比,再差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陆氏一直吊着她的胃口,肯定是有点儿东西才能这个底气不是?

压住起伏的情绪,她端庄地坐在客人席位上,乖巧地等着陆氏的小伙子过来。

没让她等太久,一行人来到园中。

为首的青年高大俊秀,黑色的锦衣上绣着银色的竹纹,显得瘦削。

他身上有一种极为沉稳,又仿佛压抑着火焰的独特气质。

一举一动皆合礼仪,却透着湘州人特有的那股子因自豪于出身而产生的骄傲。

这样的人,对家族对家乡都有着极强的归属感。

注定没法一心一意地为她打工。

萧云感到可惜,随即又看向谢二公子。

谢公子看起来十分文静,斯文,腼腆,不像是御史大夫的崽。

好像没有学到御史大夫强行隐身和置身事外的真传,在被上官迟拉出来搞事之后,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萧云歪了歪头,觉得谢家人除了五公子谢衡之外,普遍看起来都没有什么攻击性。

但真的如此么?

谢二公子可没有否认上官迟的话,而是认真地准备了起来。

说心里不想比肯定是假的。

“陆青元。”

“久仰,谢仲纪。”

两方友好地互通了姓名。

按照传统,比试的内容由被挑战一方决定。

陆徽亲自说:“骑射,棋艺,乐艺,书画,策论,以此五项为局,五局三胜。”

“这几个是我陆氏如今尚在州府的子弟,每项你都可以择一比试,或是一同比试,优胜者归属哪方,就计一局。”

谢圭欲要说些什么。

上官迟就道:“来都来了,就一起参与呗,考虑到时间的耗费问题,这五项的比试顺序,就从时间耗费最短的骑射开始,依次是乐艺,策论,书画和棋艺,如何?”

将策论放到第三个来比试。

是为了防止谢圭直接赢了导致这个项目不比试。

那他还怎么跟太子殿下交代!

陆氏这边对上官迟的话并不意外,也没有拒绝。

他们又不是真的要把太子拒之门外,该彰显自身实力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吝啬。

萧云一听第一项是骑射,立刻来了精神。

她倒要看看,谢大公子的射艺是不是真的在兄弟中只算一般。

这项比试一共分为三轮。

一轮是在跑道上骑马射固定靶,按照中靶心的箭矢数量计分,未中靶心不算。

二轮是射林中树上的红绸,以红绸与所站位置的距离距离计分,取最远距离为得分,未射中红绸不计分。

三轮是射林中的兔子,按照猎得的兔子数量计分。

每轮都只有十支箭。

在他们商讨比试细节的时候,萧云让人取来了自己命人新制的弓箭。

经过不断的改良,她手下的工匠已经克服了“杀伤力不如当代弓箭”的问题,以更便宜的造价达到了比当代宝弓更强的效果。

“殿下说年轻人比着玩儿,为了不让气氛太过严肃,就不过来了。这些弓送来,是为了证明比试的公平公正,诸君若是喜欢,可以挑一把留着玩儿。”

她用轻松的语调说着。

其他人却很清楚,这场比试是太子默许上官迟撺掇的。

不来只是担心他们输了掉面子,在自己面前难堪。

毕竟,有太子见证和没有,完全是两种性质。

尽管这是一种体贴,但陆氏的几个年轻人还是感到难堪,觉得太子这是在看不起他们。

干干地说了声“多谢,但不必了”,他们随手拿起一把弓就去试射。

射了几支箭后就有些后悔。

太子让人送来的弓轻便又易用劲,弓弦弹性很好,又很容易校准。

就是线条,也很是优美。

哪怕没有像流行审美那样镶金嵌玉,也是弓里的大美人。

早知道不拒绝得那么坚定了!

萧云从箱子里拿起一把弓,走到上官迟的面前,强行塞进对方的手中:“你也去比试。”

“啊?”

上官迟看戏的表情迅速垮下去,睁着一双水灵的桃花眼看她:“这不是谢二公子与陆氏公子的比试么?我参加像什么话?”

萧云:“这是翰州与湘州青年一代的比拼,你是翰州人,又是太子门下,合该参加。”

他:“我爹已经把我赶出了家门,我现在是京城人。”

“那你就代表京城的青年一代跟他们比划比划,去吧,别给太子丢脸。”

旁边正在调弦的谢圭闻言,说:“我听兄长说,上官公子的武艺得到了重泉侯的真传,于剑术和骑射上都很是厉害。”

上官迟推拒道:“我上一次射箭还是在……”

“还是在上一次是吧?”萧云打断他,强硬地说,“你去不去,不去的话别怪我去伯珩面前揭穿你的某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