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 / 2)

第125章

湘州,董城。

临进冬日,这里依旧温暖如春,鲜花开放。

重瓣的金菊被堆在入城的位置,每一位进城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舒适与美丽。

一位红衣的公子牵着马进了城。

然后随手抓住一位路过的人,问:“请问这城中可有擅长瓷艺的匠人?”

路人:“你认识我吗?”

上官迟摇头。

路人:“那你为什么如此自然地跟我搭话?”

上官迟:“因为我在这里没有认识的人。”

路人:“翰州来的吧,这么不礼貌。”

“京城,不,我是……”

上官迟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哪里人的身份能够得到湘州人的欢迎。

翰州人他们嫌弃,京城人他们讨厌。

会州都是朝廷狗腿。

苍州坊州他们觉得是山里来的。

息州和州偏远,复州是蛮夷之地。

同州倒是富庶又离翰州不近,但可惜的是他对同州了解不多,装不了同州人。

路人的目光从嫌弃到警惕到嘲讽:“你果然是翰州人吧!”

上官迟:“……所以城中有擅长瓷艺的匠人么?”

路人心里想着“翰州人狗都不搭理”,又觉得他这么坚持地问,说不定是有重要的事情,便问:“你找瓷匠做什么?”

他叹了口气说:“替我的兄弟寻适合做聘礼的瓷器。只有董城有专门的瓷匠,我才走了这一趟。”

别的地方,甭管陶器瓷器,都是陶工做。

董城却专门细分了陶与瓷,将这两种工艺分别发扬到极致。

需要他来此间走一趟,是因为瓷器的窑制存在不确定性,一窑能出一个近乎无瑕疵的就算成功。

精品一年到头都不一定有。

而某些意外烧制,无法复刻的孤品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需要去拜访瓷匠,合了匠人的眼缘,得到对方的认可,才有可能从对方的藏品中带走一件。

谢攸要是只求精品,人脉和财力尚且能办到。

结果他要的精品中的孤品,还一定要花篮形状的。

这就非得让懂行又会说话的人专门走一趟。

路人听到翰州人承认自家厉害,比听到皇帝的夸奖都高兴,看他立刻就顺眼起来:“算你有眼光,我们董窑可是天下第一。”

然后指着右前方说:“从左边这条路走到头,然后右拐,进第三条岔口,那一片住着的都是瓷匠,跟着碎瓷声走就能找到门。”

一片瓷匠,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此行不虚。

上官迟高兴地作别路人,牵着马按照对方的指路走,走了大概半个时辰,终于听到碎瓷声。

一阵接着一阵,若乐章一般。

只是有点废乐器。

从早晨到傍晚,上官迟一共拜访了五户人家。

先是花费了巨量的心力去说服他们让自己参观藏品,然后在一众令人目眩神迷的彩瓷中寻找符合谢攸要求的。

最后毫无收获地离开。

活泼开朗如他一般的人都遭不住这样,最后蹲在一扇紧闭的大门之前哀叹哭嚎。

门内的主人家处理完今日的瑕疵品,听到门外的古怪动静,眉头一皱,打开门问:“你干什么?”

上官迟见主人家光着膀子,胳膊比他大腿还粗,整个人都显得有些腼腆。

很是内向地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我觉得没可能找到能符合他要求的东西,想要退而求其次,却担心幸苦带回去一场,却帮不上他的忙。”

他的话里充满暗示。

主人家的眉头皱得更紧:“你才找了几家就敢断言自己找不到好东西?董城的十分之一都没走到,真是没有见识。”

上官迟:“……”

为什么!

为什么湘州的人说话都是这样一股骄傲劲儿?

有什么好骄傲的?

不像他们翰州人,有能力有风度还懂得谦虚。

或许是看出他的不以为然,主人家想了想,说:“我自认手艺在这一片是最好的,但我平日并不接陌生人的委托,也轻易不让人看自己的收藏。所以如果你要看,还得先通过我的考验才行。”

上官迟:“请讲。”

主人家:“你进城时应当见过摆在城门附近的花坛,花盆按照先天八卦的顺序摆放,其中有三盆是我做的瓷花,你可能猜到是哪三盆?”

上官迟略一思索。

完全没想起来。

但眼看有戏,就这么放弃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道:“我对八卦不是很熟,可以回去看一眼吗?”

“可以。”

主人家回头对着屋中喊:“妹子,我带着人出去一下,你做饭晚些。”

嘱咐完妻子,才取了件长袍披上,带着上官迟一起去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