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景但笑不语,像是只是带着众人来郊游一般,开始围着这六百亩即将要收割的稻田转悠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随行的下官还能忍住不问,可转了好一会儿后,苏文景还是不肯说些什么,就有人终于忍不住了。
一位县令就问道:“大人,这种稻子株小无芒,下官还从来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稻种?”
苏文景停下脚步,并没有回答这个县令的问题,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今年比起前年去年来,稻子收成如何?”
那个询问的县令不说话了,倒是另一位县令摇头道:“今年雨水有些少,稻子收成只有往年的五六成。”
稻子对水分的依赖十分大,要是雨水不及时,那收成就会大大打上折扣,五六成的收成就已经是夸大了,实际上今年粮食的产量差不多也就只有往年三四成的收成。
苏文景也知道今年年景不好,他已经下令减免当年的赋税了。
大齐朝的赋税分为两种,一种是朝廷收的,这种苏文景是没有资格减免的,一种是地方收的,这种他是有资格减免的。
减免赋税,以工代赈兴修水利,自从四月以来,苏文景忙的是脚不沾地,今日能来这里看这几百亩稻田,还是苏文景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时间。
“诸位,今年天旱,雨水稀少,稻子也减产了,不过你们看这块田地,稻子长势如何?”
苏文景这一问,众人就都夸奖起来,这倒也不是违心,因为这块田地里的稻子长势的确很好。
虽然不知道这稻子收成几何,可看它这长势,就不是缺水的样子。
等众人夸赞完毕,苏文景直接挽起袖子,从随从的差役手上接过镰刀,开始下地割稻。
苏文景这一下地,随行的官员们也都下地了,安静的稻田顿时热闹起来了。
苏文景带着人只割了一亩地的稻子,接着他便让人将这些稻子的稻穗当场摔打,拾取出稻米来。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这一亩地的稻米已经称量好了。
一共是一石七斗六升。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一斗是十二斤,一升是一斤二两,一石七斗六升加起来就是两百多斤
刚割下来的稻谷有稻壳,还有水分,要是脱去稻壳甩干水分,两百多斤稻谷差不多能得一百五十斤大米。
一亩最上等的田地,精耕细作下一年能收获的稻谷,差不多也就是三百斤左右。
今年天旱,就算是最上等的田地,差不多也就能收一百多斤稻谷,这还得是浇灌及时的情况下。
这种从来没见过的稻子,在今年天旱的情况下,竟然一亩地能收两百多斤稻谷,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亮了起来。
虽然这些田地肯定是精耕细作照料的好之又好,可能在今年这种气候下,收了这些稻谷,就已经够能说明问题了。
能做官的都没有蠢人,就算平日里性情迂腐一些,此时看眼前这片绿油油的稻田,也都跟看到了宝贝一样双眼放光。
苏文景自然也看到了他们的表情,他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