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2)

第211章

悄无声息杀死兴兵,为了避免其同寝提早发觉,林骁特地点燃无色无味的迷香,确保每个熟睡的兴兵都不会因血腥气而惊醒。

随后他们将一个木屋的陷阱摸清未拆,让韩顺躲在其中,若有人在白日来巡查木屋,他正好可以凭借矮小的身形躲在房梁之上,韩顺且带着一种能暂时抑制排忧之急的毒,以及些许干粮和水,足够他撑到下一个晚上,林骁等人来接应他离开兵寨。

将一切安排妥当,林骁四人原路返回,用迷香迷倒早已解决内急回来值守的守卫,顺利地回到箭塔内。

见他们平安无事,祁臣乙等人松了口气。

稍作歇息,林骁让其他人尽快休憩养足精神,只留下亲随与韩安君、于世望二人在箭塔顶层,商议白日要如何行事,顺便简单告诉了未入兵寨者兵寨的内部情况。

“兵寨这边得留下几人接应韩顺,如有事变也好分派出人手报信求援。此事需要韩属长来安排。”

韩顺毕竟严格来讲是韩安君手下,与遗孤属之外的人配合不一定默契,且林骁不打算一直在兵寨打转,肯定还是要和阎济游寨交战的,这个接应的人选若从前军调派,无疑会削弱前锋之利。

韩安君颇是善解人意,回应:“自然,我会从奇兵队伍抽调几人,伯长无须担忧。”

林骁目含谢意,点点头,不再多说此事,转而谈起其他:“第三道铜墙兵寨众多,绝非我等这样一个个使之内乱所能成事。若是兵寨内不是迷宫,我等联合覃桑等人分兵趁夜潜入或许可行,但既是迷宫就非特殊人才不可潜入,咱们没有第二第三个韩顺,必须想想其他法子激发氏族兵与非氏族兵的矛盾。”

话音刚落,祁臣乙似早有腹稿,开口提议:“软硬兼施如何?”

“说来听听。”软硬兼施四个字让林骁眼前一亮。

“伯长所施计策有温水煮青蛙之效,难以被敌人察觉到其中暗藏的谋算,只是碍于条件苛刻,无法频频施展,但尚不至废弃此计的地步。我认为,可将此计稍作改变,暗杀不再针对身形魁梧者与露富之人,而仅是针对兵寨领首,并且不用再像今夜这般小心,不留丁点痕迹。”

趁着他停顿的空当,于世望见缝插针询问:“这是为何?让敌人发现兵寨领首是我军所杀,岂不是会让敌人摒弃矛盾一致对外?”

“不会。”林骁斩钉截铁地说,“你想想看,这兵寨内的迷宫假如无内部之人带领,外来的人能轻易完成斩将之举,在闹出动静来之前不被人发觉,闹出动静后仿佛逛自家后花园一般轻松脱困吗?”

于世望摇头,了悟一语:“如此说来,只要杀手表现得从容不迫,在敌人的地盘如鱼得水,敌人就会理所当然认为是有内部人投敌带路,而不是杀手有不同寻常的本事。且比起外来的杀手,背叛者更为可恨,的确可以激发矛盾……就是我总觉得差着一把火。”

“这把火便是软硬兼施中的硬了。”祁臣乙笑道,“敌军兵寨虽是内部如迷宫,可作为针对入侵者的陷阱,但这改变不了敌人兵力不足的劣势,看这兵寨的数目,加之不少兴兵被百里氏族调去南面群寨,眼下的兵寨至多拥有兵力一千,一千人中还要去掉非战之兵,以及夜间值守巡逻白日酣睡的兵卒,这兵力大抵要打个对折。五百人如果分守四面墙,守备力量何其薄弱,万是拦不住我军攻势,不分守又难保不会被我军趁虚而入,直接自内打开城门。因此对于兴兵来说,无有壕沟箭塔,无有充足兵力,无有高坚城墙,根本没有守城门的必要,不如利用错综复杂的迷宫与我军进行巷战,倚仗熟悉的地形,明面上的木屋营帐陷阱,以及可作为藏兵之处的地下坑洞,或许能有几分胜算。”

林骁接道:“然而敌人有两点不知,一是我军已知其兵力不足,二是我军已知其兵寨内部情况。”

“伯长所言甚是。此地兵寨比第二道铜墙的兵寨大许多,若依常理,我军什么都不知,自然而然会根据兵寨大小判断其内兵力多寡,从而在谋策上更为谨慎保守,会认为敌人所表现的虚是刻意为之,又或者在进攻时自缚手脚,不敢轻率冒进,若是不知情时闯入迷宫,中了陷阱,遭遇偷袭,更是难免会慌乱,就算及时稳住军心,反击敌人,敌人见势不敌也可利用迷宫甩开追击,逃往其他兵寨。换句话说,敌人应敌时虽不会松懈,却也不会紧迫,他们无法拥有背水一战的凶悍,若被我军反袭击或截断生路会更容易慌乱无措,不堪一击。”

“所以,你所言之硬在?”纪凯云眼中划过一抹嗜血的兴味,他应是有所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