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踏入交战之地的那一刻,近乎波澜壮阔的景象映入眼帘,如同潮水般涌入狭道的虎锋兵手持染血兵刃,身携肃杀之气,俨然“祭血”不久,战意正浓。其步伐整齐,踏地如闷雷轰响,震得天上红日战战兢兢,躲到云层之后。他们以千人为一军,共二十五军,一部分防备兵寨,一部分以逸待劳分布在群寨狭道隘口,等待敌人踏入这一决生死之地。
而虎翼军五千兵力,七百由维苏丽雅将军统率,与待在群寨之外,随时准备出兵支援的聂修侃一同静待天降神兵的时机。
剩下四千三百人分为九队,包括附属队(副队)在内。
之所以队伍数目从三十多变为九,除了不可避免的伤亡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将军一番借敌军之力“去糟粕”之举所吓,生怕也被扔进敌人堆,干脆合多队为一,增加人数,这样不说多安全多能保命,起码是一种慰藉。只是由于军功尚在累计,此战结束前无法晋升军级,不少原本的领首只能屈居高军级之下,且有不少附属队翻身做主。将军见状,干脆让附属队转正,并解除了附属队的招兵限制。
于是最终虎翼军各队人数,不算将军亲兵与非参战兵马便是:林骁队包括募兵在内九十六人,陈肃队一千零一人,杜聪队三百零一人,袁逸安队七百零一人,覃桑队五百零一人,姜商队八百人,邓之行队五百人,王踵武队三百人,郑直队一百人。
这九队人不会往同一处去发挥用武之地,盖因从维苏丽雅所下命令“各自为战”便可细思得知此战亦是一种选拔。第二战末尾把一批将军看好的精英与需要剔除的糟粕扔进敌人堆,除了借刀杀人以及让精英积累功绩外,还有考验精英是否具备冷静抗压与绝地逢生化险为夷之能,而这第三战则是考验精英是否具有主动出击为我军谋夺优势与胜利之能。
林骁在第二战的表现称不上好,甚至不论是否理由充足都做出了孤军深入这种冲动冒进的事,还让将军出手救她,她恐怕是将军看好的精英中最让人失望的,连带着她在虎翼军中的威望都大打折扣。又兴许在她失去亲兵的那一刻起,某些观望情况的人就已放弃以她为将这一选择,故而在队伍再度有变之时,旁的队伍多多少少迎来送往,她的队伍无事发生。
难免让人有点挫败,不过林骁并未消沉,更没有为曾经的选择后悔,反倒变得更加沉稳,连焦躁都平复了。她已然认清,在武艺上她有着传承自赤的优势,但在统兵治军上她仅仅是平庸之才,还是很容易被感情左右的庸才。她始终难以改变重情胜于重理的本性,但她可以在破而后立的情况下一步步踏实地走出独属于她的路。
眼下她站在第三战的战场,望着“波澜壮阔的潮水”,心中对未知的忐忑,对杀敌的麻木与抗拒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一如初上战场的热血沸腾。
“呼……”她吐出一口白烟般的浊气,冬日的寒冷为她的耳廓与鼻头添了一抹红,阴沉的天空让她的身影变得黯淡,可她的双眸非一般的明亮璀璨,坚定地望着前方。
这场仗要如何打,如何才对得起自己与同袍,她心中已是有数。
是以当另外八队跟随虎锋军前往隘口.交战之地,以求伺机而动之时,林骁在遍览战场后,发现所有人不论敌我的目光皆集中于人潮涌向之处,便果断带着手下兵卒从背离人潮的暗处悄然奔行。
少时,他们绕至边角兵寨的一座箭塔下,没有被敌人发现。
这箭塔处在背阳面,因为氏族的命令,所有兵卒坚守兵寨不出,加上壕沟已被填上,有长牌兵在,想夺取箭塔实在不算难事,哪怕箭塔地下存在输送兵力的地道,此时敌人也没必要再动用。何况兴国第二战败就败在地道上,兴国氏族有理由命人填上地道,废弃在第二战没什么作用的箭塔,省得给友军添堵。
之前虎锋填壕沟,林骁就发现敌人干扰时没有依赖箭塔,而是兵寨派出几排弓兵,以稀稀拉拉的箭雨小作威胁,由此可推测箭塔十之八.九正处于废弃的状态。再者,若箭塔仍能发挥效用,军师谋士必不会忘记提醒此事,虎锋虎翼在对付阎济的游寨之前必会先拔颇具威胁的箭塔。
果不出所料,林骁等人翻进箭塔后,这里面的灰尘很是呛人,显然荒废了有一段时日。
“伯长,咱们来这儿是要作何?”于世望捂着口鼻,忍住咳嗽,低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