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紧随斥候脚步步入林海,与之相隔三十丈左右,林骁率领的四队与覃桑率领的三队稍作停留,收集四周的杂草韧枝编成一罩子,罩在背囊上固定好,这样穿梭于林便有了简易的遮掩,趴在地上也勉强能与树丛融为一体。
而后两队人拉开些距离,成长蛇阵,往深处去小心探查。
林骁队处在蛇头至腹,因为有西阿星在,他们队武力最强,遇到突发状况能及时解决。覃桑队位于蛇腹至尾,主要是维系前后不脱节,出事能及时应对,毕竟覃桑脑瓜好使,其附近还有另一个脑瓜好使的姜商。
长蛇行进不快,在横向抵达距主道十里处,即靠近山壁处停下,查探一番无甚发现后转为纵向疾步行进。
在进军林海前,林骁就与覃桑等善于用脑的三四队同伴商讨过。
南侧林海的尽头是山脉,没有干阳兵寨,其深极其有限,敌军伏兵会避着斥候的探查,按常理会往深处藏,但藏到底也不过十里深,伏兵除非藏到高山上去,否则早晚都会被斥候和他们发现。
那么伏兵为了晚点被发现,最好能撑到合适时机伏击前不被发现,他们很可能会藏在前方二十里到二十五里的近山位置。
依据是百里路途的行军天数,在平地通常走两到三日,在十之八.九有埋伏的地方,行军必然更为小心,其天数一般会延长至四到五日,即是每日走二十里到二十五里,斥候每探五里大军前进五里,等走完一天路程大抵已是天黑,便于伏兵偷袭。
原本他们猜测敌人会在林海入口的靠山处放几前哨关注虎锋大军何时到来,再估算虎锋行军速调整埋伏距离,可惜并没有,入口靠山处没有半点人留下的痕迹。
这让林骁感觉很不妙。
敌军不放前哨,往浅处想敌军或许对我军的行军安排有所了解,早已估算好距离进行埋伏。往深处想敌军可能对我军粮草数目及行军速有所掌握,进而推算出我军会在第几天到达那个小高坡,用几天通过百里林海。
前者表明制定行军安排的王都文官中许是存在细作,泄露了这次的行军安排。后者表明十万大军中存在细作,因为军粮在中途有所补充,并非原本算好的数目,廖封将军且有意减缓了行军速,照原定晚了一日抵达“望海坡”。
于此变动下,敌军仍是沉得住气,没有派人作前哨,八成是后者了。
林骁神色凝重,心下浮躁,不知道赵谨有没有察觉军中可能有奸细……得相信她,她那么聪明,肯定早就做好了安排,不要多想其他,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自我鞭笞完,林骁沉下心仔细留意四周,她一定要找到敌军的藏匿之地与开辟之路。
然而直到天色渐渐暗沉,他们大概走了二十五里,依旧没有找到半点敌军踪迹,难道他们都猜错了,敌军没有在这边埋伏,或者埋伏在近主道处,那样会撞上斥候吧,主道近处横五里在斥候掌控之中。
总觉得不对劲儿。
“先吃,边吃边思考。”覃桑提醒一句。
林骁微微颔首,从背囊中取出干粮水袋迅速进食,同时惯常扫了眼四周,没有异样。
他们现在处于推测中敌军该在的藏匿地,这里背靠山脉,树丛多,林木高大,枝叶算是比较繁茂,是很好的隐蔽地点,怎么敌军就看不上呢?
没人能回答她,大家皆在抓紧时间补充气力,气氛一时显得沉凝。
少时,覃桑咽下嘴里的食物,手里尚拿着半块干粮,略显急促地打破沉寂:“距离彻底天黑还有半个时辰左右,我等必须尽快找到敌军踪迹。诸位有何想法,还望莫要怯言。”
三队的人很配合,当即就有人出言说:“敌军会不会在更远的地方,比如三十里之地,三十五里之地。”
有人反驳:“不该,夜间本就寂静,人戒备心强,一点动静都可能被发现。不说伏兵赶路时发出的声响,就说要是离得那么远,想接近我军需要时间,我军辎重兵肯定早就趁机布置好陷阱、弄好防御工事,伏兵来了不像袭击,更像自投罗网。”
“会不会这边没有伏兵?咱这一路半点敌军踪迹没找到,说明敌军要么早就在某个地方藏匿,要么根本就不在这边,这附近咱们负责的五里都被翻找遍,敌军不可能藏得住,除非他们能上天遁地。”
上天遁地……林骁瞪大眼,没准真能,尤其是这似曾相识的情况。
林骁擡眼看向覃桑,不期然与覃桑身旁的姜商四目相对,她稍怔,明白姜商也察觉到了“遁地”这一可能,只是他很快垂眸,一副不打算开口的样子。
他不会还在藏拙吧?林骁微不可察地抽抽嘴角。
不管姜商说不说,林骁肯定要说的,在上一人话音落下后,她赶紧道:“敌军八成藏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