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变(一)重修
大雨如注,斜风卷着江水,掀起滔滔白浪。
水位上涨,农田作物受灾,沈宁与当地官府汲汲忙忙,全力抢险,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馈十起的日子,过了将近一个月,终于云开日见。
沈宁立刻召集官员,商定灾后恢复事宜。
待淮州恢复往日清水碧岸、白墙墨瓦的温婉雅韵,已是盛夏将止,初秋将至,淮州水道的开凿工事,也将开始。
淮州以利用地势的高低差异,地下水道连通城内大小池塘,再通往城墙水窗,排涝入江的方法,进行分区排水。
沈宁、杨骞、许子杰,分区监察工事。
此时正值夏秋交替,虽暑气渐消,但晌午的日头,依旧稍显毒辣。
于是,年轻的宁安王身边,多了这样一位白衣佳人。
晌午前来,撑一把丹枫罗伞,为沈宁遮去夏末残暑。
热消时去,留一件绣枫披风,替沈宁挡去夜间微凉。
每回归宅,杨骞与许子杰,向沈宁上报各地开凿工事状况时,总会盯着木椅上的披风瞧。
“王爷不怕红豆……沈侧妃误会吗?”许子杰时常如此问。
“都带着回来多少回了,已经不是误会,而是实有的事了。”杨骞也时常如此答。
“这……丹枫阁仅一面之缘……”许子杰略有些谴责意味。
杨骞却道:“许大人这话就不对了。据我所知,咱们同王爷,已经去过七回丹枫阁了。”
琴师相思,也给沈宁煮过七回茶了。染在外衣上的栀子花香,也惹得顾冉频频蹙眉。
即便如此,沈宁依旧日复一日,默许相思的所作所为。
直至淮州迎秋灯会,这段王孙与佳人的故事,终成佳话。
灯会当晚,杨骞来了沈宁的官宅。
甫一进院子,就见顾冉一身绯衣,坐于石桌前,在罗伞上描画。
自打离开皇都那日起,顾冉一直以男装示人,这还是杨骞头一回,见她着如此艳丽的女子衣衫。
“王爷还在书房。”顾冉并未向他看来,只专注于手上的笔墨。
“下官在这里等候王爷。”杨骞大步走至顾冉对面,坐下后,看清她正用蘸了朱墨的笔,涂遮伞面上的红枫。
“杨大人是找王爷一同去赏灯吗?”顾冉问。
杨骞道:“正是。早先已同王爷约好。”
“我可以一起去吗?”忽然,顾冉擡眸,眸中映了一捧清辉,似一潭装满柔情的湖水。
杨骞一时看入了神。
见他不答,顾冉复又将全副心思,放到罗伞上。
她动作快而优雅,红枫很快被朱色替代,丹枫罗伞,变为一把瑰丽红伞。动作停时,才听杨骞道——
“一起去吧。”
***
明月悬天,银光大盛,江水映着铺满长街的灯火,如星桥银河,灿灿生辉。
顾冉走在沈宁身侧,主动牵起他的手,听身边的笑语盈盈,看繁灯似锦。
“阿宁,我想起了与你过的第一个上元节。”顾冉指着灯贩手中的花灯道,“先生给我们编的,也是这样的花灯。”
杨骞与许子杰走在两人身后,见顾冉指向花灯,也跟着多瞧了一眼。
那是盏兔子灯,燃着暖黄的光,小巧可爱。
“相思种,生南国。”沈宁回忆道,“这道灯谜,写的是你。”
顾冉见他薄唇微抿,握紧了他的手,终于道出最不愿讲的话:“阿宁不想带我出来。”
闻言,沈宁擡头,望向远处的鼓楼。
杨骞与许子杰,却是同时看向顾冉。
顾冉握着沈宁的手,不愿松开:“我陪你走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