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2 / 2)

大夫说得惋惜,可宋砚却不在意:“若我夫妻二人真的与孩子无缘,那只能认命,我断不会因为子嗣抛弃她,更不会因为子嗣而辜负她。”

正说着,药童捧了参汤来,宋砚赶忙端起碗,坐在杨青墨身边,单手小心翼翼地托起她的头放在高枕上,接着用勺子舀起参汤往她嘴里送。

可昏迷着的杨青墨哪里有喝药的意识,她双唇紧闭,喂进去的汤药又顺着她的唇缝悉数流出。

宋砚急的满头大汗,他捏着杨青墨的脸颊,强迫她把嘴张开,这下药是喂进嘴巴里了,可她不会往下咽,只一会儿药汁就又流出来了。

宋砚实在没辙,回头想求助大夫,但大夫和药童早已离开屋子。他咬咬牙,猛含了一口参汤,俯身吻住她的嘴,强行将药渡了过去。

昏迷中的她似乎是渴极了,竟然在不自觉地吮吸起来,想要把汤药全部喝下去,一碗药喂完,宋砚的双唇都有些红肿。

“真是败给你了。”年轻的帝王轻轻抚摸着杨青墨毫无血色的脸,言语间满是柔情。

夜近丑时,宋砚终于觉着有些疲乏,他靠着杨青墨的床沿,和衣而眠。

可他刚做上梦,一阵嘈杂声又把他吵醒了。

“不好啦!走水啦走水啦!快救火快救火!”

“快!快去护驾!”

不一会儿,呛人的浓烟便飘到了他们所在的房间。

宋砚此行本就是微服出巡,所以带的侍卫并不多,更何况又分去了大部分人手去调查今日刺杀之事,如今留在沈宅的人就更少。

他想也没想转身回房间抱起还在昏睡的杨青墨就往外跑,刚跑出院子却发现,沈宅早已成了一片火海。

“陛下,陛下这边走!”一队侍卫在不远处为他清出了一条小道,他迅速跑过去,可他没有注意到,小道头顶处那岌岌可危的木质房梁。

寿安宫

虽然昔日的太后如今已成太皇太后,但是她的装扮却比起从前为妃时还要华贵,都道权力是最好的回春灵药,她无比认同。

“老娘娘,霖王殿下到了。”

太皇太后看了镜子里的自己,满意地笑了一下,随后转过身说:“让他进来吧。”

宋时一走进寿安宫,便看见头戴点翠金钗,耳朵上坠着翡翠的太皇太后,他心里冷笑一声,从前总是说自己安心礼佛的皇祖母终是又拾起了屠刀。

“孙儿参见皇祖母。”

“过来坐。这几日你代皇帝监理朝政颇为辛苦,你可还习惯?”

“不习惯,当皇帝太累了,每天那么多事都要来问我,不知道还以为这满朝文武是养来吃干饭的呢!”

宋时做出一副混样,开口就是抱怨。

太皇太后听到他这么说,心里更是满意,装作慈祥的训道:“尽说胡话,官员是臣,你是君,国家大事自然要你来定夺。”

宋时敏锐地察觉到她话里的暗示——她嫌宋砚不听话,想要除掉他并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

他不由得想起宋砚离京前跟他说的那些话,如今这情况还真是跟他说的一字不差。

“我是什么君?皇祖母,您是不知道,那些文官天天嘴巴里不是祖宗遗训就是圣人之书,有话天天拐弯抹角的说,我一个粗人也听不懂,我总觉得他们在骂我,偏的我又找不着证据罚他们,谁家当皇帝日子这么憋屈啊?不会皇兄天天就过这种日子吧?那还不如我在北境军自在。”

“你呀,是在北境野惯了。这文官说话有他们的门道,若你以后拿不准都可以来问我,皇祖母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脑子还能有些用处。”

“那多麻烦,不如皇祖母你去理政,我早日回北境呆着去。”

“胡说,如今皇帝不在京城,只有你名正言顺,我一个老太婆跑去理政,还不得被天下人骂死。”

太皇太后笑了笑,站起身,虚虚擡起一只手,宋时立马意会,上前扶起她。

太皇太后满脸赞赏,开口道:“我今日叫你来,是想跟你说件事。从前你记在贵太妃名下,可如今贵太妃已成罪人,于你而言名声不好,我想把你生母追封为太嫔,把你的名记回去,也好安慰你生母在天之灵啊!”

宋时心里一阵反感,当年他生母活着的时候饱受磋磨,死了之后草草下葬,甚至在李家下狱之后,除了宋砚也没有人提起过他的生母,如今太皇太后想要扶植他当傀儡,又要给他弄个好名声了,当真令人恶心。

“怎么?你不愿意?”见宋时久久没有回答,太皇太后疑惑地问。

“并不是,孙儿刚刚在想,若是母亲知道,在天之灵定会感念皇祖母的。”

“你知道我这份心便好。”

太皇太后拍了拍宋时的手,慈祥地笑容里带着说不出的得意。

是了,既然这个不听话,那就换一个听话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