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138
黄大个这边已经连续每天有五六个人举报了。
举报完之后,那些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道:“大人,咱们现在可以入城了吗?”
黄大个抚额,“待核实之后,所以,你们现在先回去,也别声张免得打草惊蛇,万一那人真是什么敌国细作,不止你们的安全不保,就连咱们这些人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话的恐吓力还是挺强的,举报人一个个藏头缩脸的回去了。
饶是如此,心急的流民还是会时不时过来打听一下,他举报有没有成功?
黄大个送走了几人,回头看着张典吏道:“哥,你说我要不要加一条,故意举报他人,核实无效永不得入城。”
张典吏道:“可以,不过你这话有点太硬了,让别人帮你改改。”
黄大个无语道:“你就不能顺手帮我改改?”
张典吏摇头,“我也得有时间呀。”
流民一日多过一日,这不刚又来了百八十个,据说是从邻省过来的一个村子里的人,为啥过来,他们县里闹山贼了。
可县太爷什么也不管,只想着往自己兜里弄钱。
没办法,乱世开启,谁都想攒点资本,县太爷还想着弄了钱之后,投到三皇子还是六皇子门下,要么几位王爷也成的?
是以,山贼抢了一次又一次。
县里只是向征性的派人去看了看,这不他们实在没办法,就全村流着过来了。
那位姓沈的村长道:“大人,跟我们一样的还有不少呢,我们先前就听说过你们黄杨县,这次就是投奔你们过来的……”
张典吏心里苦啊,但脸上却挂着热烈欢迎的笑容。
饶是他们身份看起来都没问题,就算是方言也是说得倍儿溜,张典吏依旧让人把他们安置在了城外。
如今的城外起码有三四千的人,基本上都是附近几个省的。
各自有各自的理由。
像唐陌所说的,从西桐和乌木过来的人在不断的增加,一问情况都差不多。
章国占了两个小附属国之后,并未停下脚步,而是一路往上走。
至于两国的百姓,章国人做的就更绝,抓去服徭役或者充军,要是家里有钱的,你可以出钱把你的男人或者儿子买回去。
不过期限为一年。
也正因为此,这些人一琢磨还是逃去江对岸拉倒。
黄杨县这两年的名声一次比一次响,好歹大家都分得清楚,这不都偷偷从山峡的夹道最窄处偷渡了过来。
在黄大个和张典吏忙着盘流民时,孙主簿那边也接到了不少的审请。
先前放进城的流民已经超过两千人了,这会儿大家都以家庭为单位开始打报告,差不多有三百来户。
这还是有的人家超过了十口人。
孙主簿当时拿着地图已经在早会上与大家确认好了划片。
这会儿已经开始备料了,这些外来的百姓,孙主簿还给他们划了一个镇名——新安镇。
苏平窘,虽然挺土,不过挺贴切的。
张典吏笑道:“这个镇子好,以后肯定特别大。”
黄大个附和,“咱们这边最大的镇也不过是县城所属的平安镇,加上县城里的百姓,一共也才一万人。”
余下的人口就分散开来了,不过依旧是以县城周边为主。
去年重新划片时,县城的百姓人口更集中了。
要是流民一直过来,新安镇极有可能超过平安镇的。
在孙主簿他们各忙各的时候,宋氏领着孩子们已经到了。
一家人休息了一日,第二日便一道去了安乐郡。
苏平去过几回了,可这回却相当的别扭,晚上在客栈愁得都有点睡不着觉。
好在两位表弟与他挤在一起。
文大道:“表哥,今年咱们省只乡试一共录了六十七人,光你们县里就出了七位举人,还有两位上了副榜,这成绩前所未有啊。”
西岩省虽然不富,但占地面积广,人品众多,每次的考生都不下万人。
从中录取率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了。
至少二百人争一个名额,可见黄杨县今年的水平相当高了。
而且这七人的成绩都非常靠前。
文大这次与他爹仔细讨论过了,汪道成既然在黄杨县,那么他不如也留在黄杨县读书,下次秋试得三年之后。
苏平道:“那是今年运气好,可能出的题目刚好合他们的口味。”
苏平这段时间也被汪道成拉着做了几个省的题。
大概是被状元和帝师两位大佬指导过,他答起来得心应手,文章写得也是滴水不漏。
汪道成还跟苏明远吐槽道:“要是你家老大,我那徒弟不来这里当县令的话,今年的秋试你们家又要多会解元了。”
苏明远本来就挺后悔。
他家那个大胖小子,以前不声不响的,如今一出来干啥都出成绩。
一听他这么说,那就更后悔了。
于是抱着他那两孙子,一直叨叨着:“你们将来可要好好学习,别跟你大伯学。”
汪道成不乐意了,“我徒弟怎么就不好了?凭什么不能跟他学,是他贪百姓钱了,还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丢人显现的事?”
苏明远:“……”
他算是发现了,自打拜师之后,儿子就不是他的了。
姚盈回头抱着顺哥儿念叨,“别听你祖父的,要向你大伯学习……”
顺哥儿:“那我到底是学还是不学?”
文大开了头,文二也不睡了,索性坐在床上与苏平聊起了天。
文二是个能说会道的,愣是把苏平给说进了梦里,第二日还是被顺哥儿和喜哥儿的小肉手给拍醒的。
汪道成道:“怎么的,这都出门了,还想着你那些公务呢?”
苏平揉了下发胀的额角,“没有,有点小激动,失眠了。”
苏明远抽抽嘴角,愣是把你就那点出息的话给咽了下去,生怕汪道成追着他又叨叨。
这次苏家可谓全家出动。
姚盈和柳少安均带着孩子跟了过来,宋氏把三个孩子也全带来了,汪道成和汪夫人也一起凑个热闹。
孙夫人将人安置好后,回到屋里兴奋地直咧嘴,“刚开始你还说什么小苏只是秀才出身,现在好了,瞧瞧人家拜的老师。”
光一个老师就辗压众人了,那可是帝师啊,教皇帝的,教皇子的。
约等于……
孙夫人甩了甩头,这个想法可不能有。
苏平这次提亲相当顺利。
关键是来提亲的人身份不一般。
不管是汪道成还是宋氏都可以拿出去说很久了。
趁着长辈在聊亲事,苏平去外头透透气,孙知宁这段时间已经开始绣嫁妆了,不过断断续续的给他做了双鞋。
以前收的到要么袜子、荷包、帕子这类的小东西。
头一次收到鞋,苏平有点小惊讶,“你现在可以做这么复杂的东西了?”
孙知宁差点送他一记白眼。
“练手的,你试试。”
苏平哎了一声,脱了鞋直接上脚,可惜鞋子看着蛮大,但是配上他现在穿的袜子怎么也套不进去。
苏平的脚已经从地下踩到了椅子上,一张脸胀得通红。
而后乐哈哈道:“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小鞋?”
眼看对方送他白眼,苏平忙道:“我脱了袜子再试试。”
嗯,袜子没了之后勉强塞进去了,就是这脚指头挤得不行。
孙知宁也挺郁闷,她明明偷偷量过他的鞋的,怕小了,还特意放大了一些,怎么就穿不上?
苏平把鞋子脱下,脚背都勒红了,脚指头也挤到了一起,穿上自己的鞋之后,走路还有点不得劲。
果然小鞋不好穿啊。
孙知宁将鞋子又收了回去,“待我下次练好手了再给你做。”
“行,我不着急。”
在府城待了两日,苏家一行人又回去了。
宋氏这次打算多住一些日子,两个儿子刚好可以随着汪道成读书。
她在来之前与文大人讨论过了,文大人的身份虽然不算拔尖,但也的确是皇子和王爷拉拢的对象。
现在已经快九月底了。
可圣上依旧密不发丧,据得到的消息,京都现在处于诡异的平静之中。
三皇子和六皇子谁也奈何不了奈谁,已经处在了诡异的各自为政之中,至于下头的乱象他们好像没瞧见一样。
若不是她哥哥与南王关系不错,现在怕是已经上门来让文大人表态了。
两人商讨再三,宋氏可以和孩子来黄杨县避难。
虽说黄杨县地处边陲,但有一座大山隔着,章国想打过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再者西桐自身困难重重,就算是要打过来也得有那个实力,而且唐家将还在黄杨县附近驻守,目前来说,这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宋氏在来之前,她家大嫂也给她来了信,想来西岩这边躲躲。
如今已经路上了,待到了之后,应该也会来黄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