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嫁接(1 / 2)

第31章嫁接

翌日,只有宋清和另外两名汉子随村长去了县衙。

要搁在前朝,一般人家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不会做衙役的。无他,衙役社会地位太低,子孙不得参加科举不说,就是死后也不能埋在祖坟。

现在好了,不止是衙役,商贾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科举只将罪犯的后代排除在外。于是在衙门的差事就成了香饽饽。

在县衙做事威风是威风,月银也不少,可最底下的衙役也得认识几个字啊。村里识字的人不多,再一想在县城用于嚼头、人情往来的花销,退缩的就多了。

况且普通衙役在平头百姓眼里有点威风在,却是最容易得罪有钱人家的。

虽然是听上头指令办事,可人家不痛快了,不记恨底下人难道还要去找县令麻烦不成?自然不可能。

因此胆子稍微小点的人家,也不敢去攀这个好差事。

招人在班房进行。说是孙县令亲自把关,她就坐在边上相看,不满意的直接让人走,其他事情都是孙县令的亲信在做。

衙役分为内外两班,内班在衙门里面做门役;外班又分为壮班、皂班、快班,壮班负责打杂,皂班负责给县令做仪仗、审案时做行刑手,快班负责抓捕盗贼、巡街守夜、催租赋税等。

总的来说快班要做的事情多,需要点能力,最容易得罪人。可他月银也比其他人多两百文,做得好了兴许能得上面人青眼。

“黄正义。”只开口赶过人的孙县令开口了。

黄正义就是和宋清一起来的两人中的一人,年纪跟宋清差不多大,个头没宋清那么高,看起来却是比宋清壮实多了,一身腱子肉。

一听县令叫他的名字,顿时心里一咯噔,感觉自己大概是没戏了。不管心里怎么想,先向孙县令行了礼。

别看孙县令是个姑娘家,这么看着他的时候还怪让人发憷的。

“让他在快班当差吧。”这人看起来眼熟,应该是昨日见过。

“是。”孙县令的亲信提笔,记上黄正义的名字。

黄正义大喜过望,没想到不仅没有当场被打发了,还领了个好差事。

同来的另外一个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但也不错,被分配到内班,活儿还算轻松。

很快便轮到宋清了。

孙淑一一眼就认出宋清了,记起来这人昨日带头去拿人,睁眼说瞎话说曹福仁夫子逃脱未遂的那段说辞,暗暗点头,开口道:“宋清是吧,做快班的班头吧。”

行事果决,掂得清形势,是个可造之材。

“且慢。”那亲信正要记上宋清的名字,不料却被宋清出声制止。

“大人,草民今日到此,并非为了衙役的差事,而是想毛遂自荐。”宋清向孙淑一行了一礼。

“哦?”孙淑一来了兴致,但愿这人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不是自命不凡之辈。

“草民自荐,做泞阳县农事官。”

由于历朝历代的农官都不受重视,县城的农事官虽是正儿八经的九品小官,还不如未入流的衙役在民间的知名度高,甚至有些地方根本不设这一官职。

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一县县令自然能够任命,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可她主动任命和别人自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让人不得不多想。

孙淑一正眼瞧着宋清,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

于是宋清取出昨日连夜整理的荐文,呈给孙县令。

孙淑一看那厚厚一沓纸,先翻看了第一页,还以为这人是当真有本事在身上的。直到看了第二页,心里暗叹自己这回怕是看走眼了。

什么嫁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使之不怕病虫害、更快结实,这不是天马行空吗?

但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她不了解农事,之前也没翻阅过农事相关书籍,不知道宋清所说的“嫁接”到底可行不可行。

斟酌片刻,孙淑一还是决定相信自己最开始的判断,起码给人一个机会。吩咐手下继续在招人,自己带着宋清离开班房。

领着到了居所,两人站在游廊,孙淑一面色复杂地看着宋清半晌,幽幽问道:“按你荐文所说,这天井里栽的竹和海棠也能嫁接在一起?”

宋清一哑,无奈地说:“不能。”

“为何?”

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