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才子情隐本事 > 第七回 守岁共待新旧更嬗 寄诗聊慰两处相思

第七回 守岁共待新旧更嬗 寄诗聊慰两处相思(1 / 2)

第七回守岁共待新旧更嬗寄诗聊慰两处相思

诗曰:

素雪盈檐酒满樽,围炉细话自温存。

忽而杳杳生幽意,数语贻君慰梦魂。

话说沈家大小四人围坐一处,同享天伦乐事。仲鸿举酒对兄长道:“自两亲故去,我与妹妹全赖兄长抚养,算而今已十年矣。虽名兄弟,恩逾父母;阿保①之功,历历在目。弟不才,无以为报;但祝兄长明年进士登科,雁塔题名。”鸾娘闻听深有所感,父母亡故时她方两三岁,其实并无多少感情,而元鹤诚是长兄如父,照顾入微,于是也起身敬道:“二哥说的正是。阿兄将我喂养大,如此恩德鸾儿没齿难忘。且以此杯敬我阿兄。”然后他二人同把酒饮了。

沈元鹤听了欣慰,眼角似噙了泪,连声道好,也仰头饮了一杯。他道:“如今鸿儿也大了,学问、品行都十分好,以后合该是位进士,是要做栋梁之才的;鸾儿再过几年便及笄了,到时候我这个做长兄的免不了要多操心,我看给你寻个历京的郎君如何?离娘家也近。”鸾娘哪里禁得住这样顽笑,颊边飞上红云,佯嗔道:“阿兄!人都说历京时俗浮薄,我看确是不虚,把端正的阿兄也唆得这样起来!我还小,才不想甚么郎君;若真是——我也要自己选来,只要恩情重,又哪管他居处何方呢?”她两个哥哥听了都笑。元鹤道:“我这妹妹真是不一般,是个有心气的。好,这婚姻大事自然不能马虎,阿兄听你的。”仲鸿在一旁笑道:“兄长莫要再说了,再说可真要把妹妹羞走了。”元鹤道:“不说了,不说了。我去抱我的圭郎去。”他把幼子揽进怀里逗弄,引得小儿格格直笑。

元鹤给圭郎和鸾娘各分了八枚压祟钱,教他们压在自己枕头下;又给圭郎换了新衣,他欢喜得不得了。几名婢仆把堂上房里的烛炬都点起来,虽是深夜,却如明昼,火光昭亮,人情和悦。众人齐坐守岁,然而亥时未过,圭郎就已经沉沉睡去,元鹤舍不得叫醒,便教乳母先抱他回房去了;鸾娘也觉有些支撑不住,仲鸿教她先小憩会子,她却说不用,强坐直了身子。

又不知过了几时,听得外面有更鼓声:已是元日了!仲鸿、鸾娘向兄长拜贺,口道:“福延新日,庆寿无疆。②”家中奴仆也进来向主人拜年;元鹤心中高兴,每人赏了三串铜钱。弟妹两个去到外院点爆竹,他披上氅衣陪着闹了一会,觉得喧聒,于是独自步于院中。举头是一弯新月并数点明星,稍有些寒风吹碎鳞鳞细云,遮住了月的一角;高树上那只绘彩的灯笼高照庭户,发光吐辉,映着满地白雪,更胜皎月,引他驻足。

城东谢灏这厢也是无心顽闹,一心思想着元鹤:可惜如此佳节,不能同庆,实在是恼人憾事;想元鹤应当是与弟妹及稚子一同守岁罢,其乐融融,也不知还顾不顾得上念我,倒惹得我自己乱想。

许是这埋怨起了作用,酒意上来,沈元鹤莫名想起前日送别谢灏时他那副娇憨可怜的模样,问他“没甚么要对我说的么”,不禁莞尔而笑。他心绪一阵摇荡,于是回房研磨呵笔,思量一会,漫写道:

新年连旧岁,九域共欢欣。

灯火光华灿,屠苏气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