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寻找时间的灰度(已出版) > 第107章 峰回路转(2)

第107章 峰回路转(2)(1 / 2)

第107章峰回路转(2)

苏倾还没起床,就被领导的电话吵醒,询问她最近一系列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网上的传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也收到了群众的联名信,抵制徐知宜继续进行病毒研究。

苏倾如实汇报了,并告诉领导,免疫压力引发病毒异变,只是一些科学家的猜想,这一想法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证实。苏倾还向领导保证,那张接吻的照片,是记者拍摄的视错,两人并不是情侣关系,相反沈肆还是研究项目的赞助人。

最后领导发话:“我知道你女儿是很了不起的专家。不管她是不是冤枉的,继续引发民怨的话,也只能把她从研究小组里撤出。”

“如果把她撤出小组,估计城市人口死了一半,我们还没找出防治方法。”苏倾冷笑一声:“如果你承担得起这个损失,我10分钟后就可以把她撤下来,让她回美国。”

领导被噎得出不出话,闷了一下才勉强道:“我来想办法,把舆论压下去。不过,让你女儿加快进度。否则医院的医生快扛不住了。”

“细胞生长也是需要周期的。”苏倾轻声埋怨。

下午报社总编打电话给赵春画的时候,他正在传染病院外,采访聚集在门口的病患家属们。

被隔离的病人,越来越多,医院外戴着白花花口罩前来探视的家属,也越聚越多。他们不能进到医院里,只能在门口远远望一望。

这次的病毒反攻,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令医护人员手足无措。相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大家的工作都有条不紊。唯一令他们担忧的是,这次并没有任何医生,能够向之前方鸣那样,找出可以将病情稳定住一两个月的治疗方案来。

病人们几乎是在发病后一两周,就迅速内脏大出血死亡。死者不能送回给家属安葬,只能由医院统一送往火葬场,由专门的通道进行焚烧。

最终守在门外的家属,连亲人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死亡的阴云从隔离病房内,一直蔓延到医院外。医院外的铁栅栏上,到处插满了白色的鲜花和黑色的挽联。

戴着口罩、手套、全副武装的家属们,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有人垂头哭泣,有人小声祈祷。

就连彼此安慰时,也是尽量言简意赅,多数时候,都只是用眼神表达同舟共济的决心和悲痛。毕竟活着的人,也时刻暴露在病毒的威胁中。

不得不说赵春画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执行采访任务的。可是总编却告诉他,宣传部的领导亲自来电警告了报社,希望他们立即停止相关报道。若再扇动民众的负面情绪,加深他们对病毒的恐惧,打击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宣传部有权联系新闻出版署,取消他的记者资格。同时,因为赵春画的报道偏听偏信,有失公正,从即刻起停职查看,直到公开在报纸上向徐知宜道歉。

接完电话,赵春画只剩一脸苦笑。没想到风水转得这么快。

再热闹的娱乐新闻,在死亡的威胁面前,都沸腾不了几日。

随着沈肆不露面、不回应,网上关于他的热议也渐渐冷却下来。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颗太阳一般光芒万丈的巨星就此熄灭时,所有的媒体都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沈肆的经纪人,周雯发来的新闻发布会的邀请函。

新闻发布会很特别,是网络视频直播,记者们可以出席现场,不愿意来的也可以和网友一起可以在视频的另一头,在线参与互动。

提前一天放出的消息,很快就在被死亡的阴影压抑得毫无生趣的生活中,投下了一个炸弹。龟缩在家的民众,急需要这样一道口味浓重的娱乐大餐,来调剂乏味到令人惶恐的生活。而娱记们,更不会放过这条必定会上热搜的重磅新闻。

于是,第二天早上10点,不管是宅在家里百无聊赖的、还是在公司浑水摸鱼的、又或者戴着口罩辗转在地铁上的、甚至蹲在厕所偷懒的……全都准时点开了直播视频……

而另一头,新闻发布会的现场。

收到邀请函的记者们,测过体温后,接过配发的42层口罩,安稳入座。

记者的对面,是一张铺着白布、精心布置了插花、架好麦克风的长桌,桌后坐着小古、周雯、陈晟、还有冯令达。唯独没有当事人的沈肆。

看着面生的陈警官和冯令达,记者们都一头雾水,忍不住隔着口罩窃窃私语。

把看似无关的陈晟和冯令达请来,是小古强烈要求的。他说只有这两个人,才能真正挽回沈肆的名誉。

而这两人,在听了小古的要求后,都很爽快地同意了。

周雯对着镜头,沉吟了一下,艰难地开口说了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