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行径想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项羽没有争取到韩信,也并未准备和刘邦和谈,还是想接着打。】
【毕竟巨鹿之战时,别的诸侯都在作壁上观,他也能以少胜多赢下来。
彭城之战时,其他诸侯倒戈汉军这边,他也能以少胜多打回去。
而楚汉对立的这三年,虽然来回被溜,可项羽也没吃过什么大亏,所以争取不到韩信,他也不可能就这么和刘邦和谈。】
【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一位叫侯公的人出现了——】
【这位侯公不知来路,名不见经传,毛遂自荐而来,想要帮忙说服项羽,结果被刘邦看不起一顿大骂,但对方竟然也没走,而是搞定了刘邦,然后当真去出使楚军营地了,而且不仅成功说服了项羽答应和刘邦和谈,中分天下,还放了刘太公和吕雉。】
【于是楚国遂与汉国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
【关于这位侯公究竟是怎么说服项羽的,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只说对方说服完项羽,凯旋而归后,竟然连刘邦的封赏都没要,直接归隐去了,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犹如世外高人一般,很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议和之后,按照盟约,项羽率军东归,刘邦原本也是想退兵来着,但却被张良和陈平给一起拦住了。】
拦下干什么?
项梁立即有些反应过来,随即便忍不住骂了一句“无耻”!
还能是干什么?怕不是想撕毁盟约?
【这是在楚汉战争最后阶段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而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于是便与陈平一同劝谏刘邦,说如今汉国占据天下三分有二,诸侯各国也大多归附,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虽然单方面撕毁停战盟约,这很不道义,但刘邦还是决定干了,听从和采纳了张良的意见。】
这回项梁和项羽叔侄两个又一起骂了一句“无耻”!
干这种事,这刘邦就不怕后人耻笑?!
事实证明,在可能唾手可得的权力面前,其他都不是事儿。
毕竟......
项梁也明白,现在情况确实像张良所说的那样。
在韩信攻破齐国后,形势就倒转了。
腹背受敌,该怎么破局?
【鸿沟和议被单方面撕毁,并且刘邦决定分四路军去合围项羽的楚军。】
【第一路军是他亲自率领的汉军主力,从荥阳出发,由西而东尾随项羽军展开追击。】
【第二路军是让彭越从梁地南下。】
【第三路军则是让韩信从齐地南下,从东北两个方向去配合彭越合围项羽。】
【第四路军,则是让将军刘贾协助新封的淮南王英布回到原来的九江封地,由南向北推进,以截住项羽率军南下的退路。】
【不过布局策略虽然是好的,但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至固陵时,却迟迟没有等来韩信和彭越所率的援兵,结果惨遭失败。】
【于是灰头土脸的刘邦就忍不住问张良了,怎么韩信和彭越没有如期而来?】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想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这怎么可能。】
【更何况张良对韩信和彭越的心思早已了然于心,对应之策也已思谋成熟——
于是见刘邦询问,便回答道:“楚兵既将灭亡,韩信、彭越虽已受封为王,却没有确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来赴约,原因正在于此。陛下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否则最终成败,尚不可知。”】
【为了让韩信和彭越出战,刘邦只能听从了张良的谋划,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彭越,并封彭越为梁王,两个月后,韩信和彭越果然派兵来援。】
【于是坚壁固守的刘邦军队,在与韩信和彭越军队汇合后,士气大振,马上从防御转为进攻,先是攻克了固陵,随即又包围了陈县,之后在三路大军的联合攻击之下,项羽不得不放弃在陈县的作战计划,继续南下撤退,想要重整旗鼓。】
【可别忘了还有第四路军队,这支军队还有原来的九江王英布,去的也是九江这个地方,于是整个九江已然沦陷了。】
天幕一边说,也一边放出了地形图,其上有箭头索引,形势清楚明了,再清晰不过——
只见韩信军队从齐地南下,占领了楚都彭城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
彭越的军队亦从梁地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