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2022年,真是个遥远的名词。
采访结束,后场依旧热闹,许多参赛选手逗留在这里,各色队服的运动员互相说笑。
都是英语区的国家,叶绍瑶不太能插上话,只是偶尔有选手看见她手握的纪念捧花,客套地说句“ngratutions”。
“拜托,”换衣间的门帘拉开,那名女生的语速很快,“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她的头饰很复杂,和表演服的纱紧紧缠住。
叶绍瑶放下手中的东西:“当然。”
“谢谢。”
女生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她到底没忍住:“你的心情不好吗?”
自从短节目关注到EvaWhite,就从没见过她的好脸色。
“不怎么样,”伊娃的嘴角又向下撇了一分,“但还是恭喜你,收获铜牌。”
道了声谢谢,叶绍瑶不敢多说话,对方的眼皮好像有千斤重,看什么都是一副不屑的样。
门外,冯蒹葭用急促的脚步催她。
各自整理各自的东西,伊娃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叶,你背包的装饰很可爱。”
怎么突然谈起这个,叶绍瑶指了指挂在拉索上的亚克力牌:“这是熊猫。”
去年她去秦岭比赛,在纪念品商店买到的礼物,当时有运动员折扣,她犹犹豫豫买了一整个系列。
“我第一次来华夏,但这个城市好像没有熊猫。”
“你喜欢熊猫?”
“我和熊猫很像。”
一个高冷的女生,用高冷的语气说自己和憨态的熊猫相像,叶绍瑶失笑:“那我把它送给你。”
挂件很容易取下来,压下凸起的锁扣,咬合的金属松开,她反手挂上对方的鞋包。
伊娃终于有了表情,急于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
她只是没话找话说了一句,如何就快进到了交换礼物的环节。
但眼下没有可以送出手的东西,她的背包上只有M国的国旗p。
她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叶绍瑶当然不介意,和外国人交换礼物,就和笔友互相写信一样,小时候的她最羡慕英语书里的“penpal”。
“才刚放下国旗十分钟,就变成了M国妞?”
刚出门,冯蒹葭就注意到显眼的星条旗,没忍住调侃。
“这是朋友送的礼物。”叶绍瑶抖了抖书包。
任昨天的自己不会想到,她居然和酷酷的Eva成了朋友。
但这本来就花滑运动员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的目的。
……
在首都逗留的第一天,叶绍瑶遇见了突然造访的冯蒹葭。
对方着急往电梯赶,显然有急事。
“教练,您怎么来了。”教练团队被安排在另一家酒店,离得还挺远。
“你们今天有计划吗?”
季林越回答:“下午要去逛学校。”
当初去首体大报道的时候,他们还赶着回国家队训练,只是在学院交了证明材料,还没在校内认真逛过。
所以容翡昨天提议,带他们逛逛母校。
大摇大摆走进校门,她和保安热络地打招呼。
叶绍瑶还奇怪:“你不是没在这儿读书吗?”
“最近经常往这里跑,”容翡说,“比完明年的索契,我就暂时把重心挪一挪,读个本科,趁假期再去格林伍德。”
索契冬奥之后,现役的国家队会大换血,有许多运动员已经在考虑退役或转型。
虽然她还没有这个想法,但自己和张晨旭能不能坚持到下一个周期,难说。
她得为自己的以后铺路。
叶绍瑶还是个不用考虑这些的小大人,遥遥走在队伍前面,一个劲惊讶:“体育大学也能有这么大。”
她曾在哈市的大学城匆匆经过,知道学校里的路有大马路那么宽敞,十字路口像模像样地画着斑马线,路两旁是各种教学楼。
但这里比记忆中的楼宇更新,什么项目的体育馆都有,还有一个马术场。
“怎么没有花滑馆?”
张晨旭是这里唯一的本科生,知道些情况:“首体大的花滑一直和冰球共用场地。”
花滑也太没面儿了。
“小叶?”
一道熟悉的声音打断他们。
叶绍瑶迅速回头:“穆教练。”
上演了一阵师徒情深,穆百川看高高矮矮四个人,继续感慨时光易逝。
“小翡已经是双人滑的顶梁柱了,小叶,你和小季是不是也该读大学了?”
“教练,他俩正好十八。”容翡抢话。
当初还能抱在膝上坐着的小朋友们,也都窜出比他还高的个头。
叶绍瑶问:“教练,您还在带队列滑?”
穆百川受邀来这里施教,好几年过去,也没听见什么消息。
他摆手,并不想多提。
首体队列滑的成员并非专业学习花滑的运动员,而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个社团,后来为了参加全国比赛,才有上级接管。
但因为内部人员不稳定,国内对队列滑的重视又远不如其他四项,也就没什么成绩。
“一年到头也没几场比赛,”穆百川掰着指头数,“市联赛,全锦赛,全国队列滑大奖赛,再加上四年一届的冬运会,就这么几个盼头。”
学校就他一个带队教练,想想有些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