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我终于跳出将我困住许久的怪圈。”
任课老师前脚刚说下课,叶绍瑶的眼神立刻开始涣散,仿佛下一秒就要昏倒。
曾云开慰问:“芍药,你今天怎么总不在状态。”
叶绍瑶没回应,桌上还放着邵女士刚批好的请假条。
请假时间和事由,10月13号到17号,俱乐部系列赛岸北站。
幸运的是,比赛地点就在岸北的冰上中心,她经常光顾,不需要提前过去适应场地。
但是她愁啊,教务处主任的脸色一次比一次黑,说今年给发的请假本都不够用。
曾云开支着胳膊,才看清她手写的请假日期。
“你现在天天都得比赛?”
那倒不是。
叶绍瑶解释:“平时请假是为了抽时间训练。”
“你高一的时候也没有每天请假训练吧。”
她能怎么办,现在兼顾女单和冰舞,四个小时一溜烟就过去,恨不能掰成八小时用。
何况明天还有一场极重要的比赛。
岸北站是不仅是俱乐部分站赛的收官站,也是全国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的预赛,除此之外,还关乎明年一月的冬青奥*名额。
这两个头衔一缀在后面,岸北无愧成为本赛季最拥挤的分站。
从滑协在官网公布的参赛名单来看,只青年组的女单就有四十多人,报名人数是前两站的总和。
叶绍瑶在此前放掉了一个分站,基本与俱乐部总决赛无缘,十二冬的资格好拿,她现在需要着眼于即将开启的冬青奥。
这是国际奥委会决定开办的第一届青少年冬奥会,因为不参与上赛季的资格争夺,每个国家、每个项目都平等拥有三个名额。
相比于挤破头也始终缺一口气的其他A级赛,这对华夏姑娘们来说是莫大的机会。
“我那在实中的老同学说你每天都去实中找对象,”曾云开又开始八卦了,“真的假的?”
叶绍瑶现在小有名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偶尔遇见冰迷,被架在镜头前拍照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
至于身边的同龄人,听说叶绍瑶是朋友的朋友,呵,千方百计也要加上Q|Q,从此也是拥有人脉的人了。
“不是对象,就是普通搭档,”叶绍瑶澄清,“我和他一起练冰舞,他出不了学校,我就只能进去找他。”
毫不夸张,她已经和实中南校区的保安阿姨拜了把子,成为穿三中校服也能随意进出校园的奇人。
“我才把单人滑的规则弄明白,你怎么又去学冰舞了呢。”曾云开纳闷。
课间宝贵的十分钟在没有营养的聊天中度过,预备铃打响,叶绍瑶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眼睛迷迷瞪瞪。
还好下一节是心理课,她在每个星期三的盼头。
收好桌面的小零碎,把桌角的书堆老高,叶绍瑶抱着胳膊准备睡下。
同桌被吓得不轻,赶紧搡了她两把:“芍药,这节是教务处的老师亲自代课,你怎么敢的。”
啊,是那个脸比鞋底还黑的主任,叶绍瑶背脊发凉,用哈欠把困意都压下去。
“心累哦。”
……
虽然金荞麦是自己的现任教练,但她毕竟也是岸北站的参赛选手,正在后场开肩撕腰自顾不暇,叶绍瑶乖巧奔向了旧领队。
“早上好,冯教练。”
玻璃幕墙投进来的阳光迎着初雪刺眼,叶绍瑶不自觉眯了眯眼。
冯蒹葭没有意外:“几天不见,黑眼圈都长出来了。”
叶绍瑶嘿嘿笑:“为了备赛。”
“你啊,”冯蒹葭对她的讨巧束手无策,“别人已经出状态了,你才刚刚打开赛季,一来就就给自己上难度。你知道现在的境况叫什么吗?”
叶绍瑶试图抓住她的意思:“背水一战?”
“语文学得不错。”
那当然,如果不是因为老师三天两头找不着她,自己才不会把语文课代表拱手相让。
“我还是得说一句,你现在参加的不是冰舞,别把单人滑的技术抛诸脑后,”冯蒹葭说,“还有,检查表演服和冰鞋,这是基本准备工作。”
叶绍瑶应下来,不紧不慢打开行李。
表演服还是去年的,邵女士刚洗过,还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香。
她满意地将衣服挂在更衣室,冰袜手套一并拿上。
打开鞋包,好心情的储存罐突然被摔得稀碎,叶绍瑶的把眉心锁紧,眼睛怔怔盯着手里的冰鞋。
这是怎么回事。
她念了一串咒语,随即闭眼,睁开,但没有魔法降临。
她分明记得这个鞋包装着旧冰鞋,怎么会凭空变成冰舞鞋?
单人滑和冰舞的鞋刀都属于花刀一类,但因为冰舞技术的特殊性,冰鞋的刀长、弧度与单滑鞋都不一样。
退一万步讲,就算她可以穿着冰舞鞋上阵,但这鞋是十成十纯新的,既磨小腿又磨脚背。
即使勉强滑完短节目,怎么也来不了自由滑了。
冯蒹葭旁观着,从她的表情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果然犯了低级错误。
她叹声:“别犹豫,趁现在比赛还没开始。”
现在正是早高峰,训练中心虽然偏,但毗邻几所中学高校,附近街上满是人。
公车是挤不上的,巴士连前车门也打不开,来来往往的出租车载着各种行色匆匆的灵魂。
叶绍瑶在街口彳亍,对面赶巧有去年刚开通的地铁,但这条线路只会离家越来越远,她望而却步。
“上车吧,绍瑶。”
一道响亮的女声由远及近,容翡带着坐骑停在身边。
今天没有双人滑,她和张晨旭原本只是来试冰。
“容翡,你……”叶绍瑶蓦然回头,眼前的女孩一如既往化着夸张的浓妆,深蓝色眼影抹满整个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