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真是抱歉,我又得变卦了。”
波卡洛夫的私人冰场不对外开放,体育馆自外面的园区就拉上好高一层网,铁皮墙罩着,隐蔽性极强。
偌大一个场馆,只修了孤零零一座冰场,但场子足够大,叶绍瑶比划比划,感觉能和学校四百米一圈的操场比个高低。
这个冰场不会承办任何赛事,只供Boca组的教练教学使用。
省队在规定时间集合时,冰场已有M国的本土运动员到场,个个原地拔起高级三连三跳跃,像上紧发条的八音盒。
叶绍瑶打着哈欠,她才晨跑了五公里,现在正是犯困的时候。
“这么巧,你居然来这里训练了。”刚从舞蹈室出来,希尔维娅一眼便望见老熟人。
“Silvia,”叶绍瑶的眼睛亮起来,“你不是在全球到处飞吗?”
她曾说,自己没有固定的教练,也没有固定的俱乐部,只要哪里有举办大师训练营,她都会去蹭蹭课。
就这样东学一会儿西学一会儿,希尔维娅的进步比谁都快。
“我现在固定下来了,因为波卡教练收留了我。”
与其说波卡洛夫手里盛产冠军,不如说那些运动员本身就是最优秀的十分之一,没有一些真金白银的成绩,还不够进组的资格。
希尔维娅鼓着两腮,偏着头问:“你们是来魔鬼训练?”
“魔鬼?”叶绍瑶问,“为什么这么说?”
“波卡他……”希尔维娅挑着眉毛做怪相,“你知道的,那些天才总会有缺陷。”
天才当然指的是那名教练,他正从更衣室缓缓走来,踩着刀刃如履平地。
“你们就是来自华夏的学生?”冰场有些冷,他穿上手里的套头衫。
因为不谙双人滑和冰舞,省队很快被教练分流,隔壁教练是一名有些年纪的女士,烫了复古的玛丽莲梦露小卷,口红一擦,还以为得来一段即兴节目。
“未来半个月,我就是你们的教练,希望你们能够听我指挥,好吗?”
年纪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波卡教练的五官比青年时期更加和善,但他说话铿锵响亮,语速起飞,看起来并不是好惹的主。
“现在,你们绕着这座建筑跑十圈。”在简短的介绍后,他随即发布了第一项训练任务。
多少圈?一定是她的耳朵出问题了,叶绍瑶恍惚,她怎么听到了“ten”。
冰场这是这里的一隅,实际上,将各种功能室囊括在内,还有其他有用没用的装饰,建筑的周长比鸟巢还要大上许多。
跑十圈,和明码标价的十公里有什么区别。
叶绍瑶举手有话要说:“教练,我刚才已经完成了体能训练。”
“我没看见。”波卡洛夫吹着胡子,一句“please”拉得老长。
就当是新教练的下马威,叶绍瑶跟在队伍最后,认命踏上旅程。
7月的萨克拉门托并不在雨季,空气中似乎没有一点水分,她在早前刚喷了两泵鼻炎喷雾,这会的鼻腔又干得发疼。
翻一翻今天的老黄历,适宜运动,她闻着远处港口传来的海水咸腥,不自禁打了一个喷嚏。
没跑几圈,她就落后了,季林越有良心,也掉在队伍最后,和她两臂宽的距离。
算下来,叶绍瑶已经跑了十公里,超负荷了。
“芍药,等会太阳晒在头顶上,就更难完成任务了。”遥遥领先的队友提醒。
迈一步也能抽走她最后一丝力气,叶绍瑶停下来,双手支着膝盖:“我偷懒吧。”
“恐怕不行,”季林越也埋下身,“门口有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能实时监控成员数量。”
氧气似乎供不上大脑,叶绍瑶只觉得这玩意应该是一门高科技。
有这先进的技术,不用在医疗军工,来监督她跑几圈做什么。
看来养成自律这个好习惯,让她收获的也不全是好果子。
希尔维娅说波卡教练有些缺陷,叶绍瑶想,她得出了答案。
刚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没几天,Boca做出一个足够让她目瞪口呆的决定。
“叶,从现在开始,你需要练习四周跳。”
叶绍瑶呼吸一滞,表情有些呆愣,她又确认一遍:“几周?”
四周跳,Salchow四周,波卡洛夫不耐烦地重复。
“但我的三三连跳还不稳定。”叶绍瑶说。
“正因为你的第二跳非摔即存,所以需要通过吊杆尽可能拔高你的跳跃上限。”
也就是说,练习四周的目的,并不是突破四周,而是支撑三周跳的高远度。
这是个很大胆的想法,真到用上吊杆,叶绍瑶才觉得要命。
腰身是被紧紧束缚住的,她能感觉到自己被提起,在并不合适的高度快速旋转。
转了几周,她数不清,只是每一次落点都不一样,或是朝向教练,或是面对板墙,或者没能用刀刃够到冰面,曲着膝盖跳踢踏舞。
“你的弹跳力很差。”
在恢复训练四个月就找回五种三周跳的叶绍瑶头一次被人这么评价。
为了维护师生关系,她只能在心里驳两句。
“弹跳力的训练强度还得增加,我打算在18+12英寸的基础上,再添一块6英寸的跳箱。”
“教练,我的膝盖有伤。”
“什么时候的事?”
“四年前。”
“四年,连癌症都可以痊愈。”
波卡教练驳回她的诉求,为了防止她耍小动作,将12+6英寸的海绵直接换成十八英寸的一整块,近乎一米的跳箱挡在眼前,有她的的胯骨高。
同住一屋的舍友有些支吾:“芍药,我怎么觉得,教练在针对你?”
“你也这么觉得?”
不只是吊杆四周,她的一切训练标准都在向同组男运动员靠拢,壶铃高翻一个不落,偶尔还得和冰舞组一起学芭蕾。
一天训练下来,回到宿舍的叶绍瑶几乎沾床就睡。
“你不能只将起跳动作做得漂亮,”日复一日的吊杆训练后,波卡洛夫终于忍无可忍,“落冰呢,你的滑出呢!”
吊杆4S,叶绍瑶从来不敢伸腿,谁知道下一秒就是怎样的狼狈。
摔得七荤八素还是其次,她真的不敢确定,自己的滑行腿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突然的冲击。
“明天,我要看见你有明显落冰动作。”
他的时间是宝贵的,除了从华夏远赴而来的运动员,波卡洛夫有更多追随多年的亲学生,他们同样需要接受点评和指导,所以他不会将所有好心情留给独一个人。
“你又被训了。”希尔维娅围上来。
叶绍瑶耸耸肩,教练是个脾气火爆的中年人,她已经接受了这个这个设定。
正印证了那句话,严师出高徒,虽然教练的确不太感性,但他本人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获得满贯,并且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又带出一批新的世界冠军。
叶绍瑶冲她一笑:“继续练吧。”
吊杆被收走,传到了下一位学员手里,新的使用者练习着新的跳跃。
波卡教练说,他明天就要看到四周跳的落冰改善,言下之意,让她在今天之内想办法克服恐惧。
这只有勤加练习才能做到。
但失去吊杆这个神一般的助力,叶绍瑶像离开水的鱼,只能在场边假装忙碌,徒增焦虑。
她现在有两个选择,硬着头皮上,或者做两分钟心理建设,再硬着头皮上。
最终是要落到实处的。
循序渐进,她选择从后内结环三周开始跳起。
但这似乎就是她的极限,再多一个度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