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耽美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376章 仁义未绝,搜寻残部

第376章 仁义未绝,搜寻残部(1 / 2)

山洞内的空气,此刻仿佛都凝固了。玄镜台传来的情报,像是冬日最凌冽的寒风,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心扉。刘备主力溃败,与关羽、张飞失散……这噩耗让我刚刚因完成核心团队脱壳而稍稍放松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我手里紧握着那张薄薄的绢帛,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滚烫的烙铁,灼烧着我的掌心。我的目光在石秀、老吴、文姬(蔡琰)、糜贞等人的脸上扫过,他们都看着我,等待着我的决定。他们并不知道情报的全部细节,但他们能感受到我身上散发出的沉重和凝重。

按照原计划,我们现在应该迅速利用玄镜台开辟的秘密路线,一路南下,尽快抵达荆州,在安全的环境中休整,然后开始积蓄力量,为将来的大业做准备。这是最理性、最稳妥的选择。我们已经完成了最危险的“脱壳”,保存了最宝贵的火种。此刻任何回头或停留,都可能将我们再次置于险境。曹军的主力追击,或许正漫山遍野地搜寻,一旦我们的行踪暴露,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但是……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刘备那双充满仁厚与信任的眼睛,浮现出他挥泪下达撤离命令时痛苦的神情,浮现出关羽、张飞在城头坚毅的身影。他们是我的主公,是我的同袍,他们信任我,甚至将自己的生死命运,将那些徐州百姓的安危,托付给了我。

他们之所以陷入如此绝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执行了我建议的撤离方案,是因为他们为了掩护这场大迁徙而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如果我就此离开,独自前往荆州,将他们抛弃在曹操的铁蹄之下……我如何能够心安?即便我的行为是为了更大的目标,但在道德和情感上,这都将是一个无法弥合的巨大创伤。

而且,从现实角度考虑,刘备这面“汉室宗亲”的旗帜,对于我将来聚集天下英才、匡扶汉室的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乱世之中,名分至关重要。我需要借用刘备的仁名和宗亲身份,来凝聚那些心向汉室、不愿投降曹操的士人、豪杰和百姓。一个在徐州惨败后被我“拯救”或“找到”的刘备,比一个被我抛弃、自生自灭的刘备,对我未来的发展无疑更为有利。他将对我心怀感激,更加依赖我,也更容易接受我那些超越时代的理念和策略。

这份“仁义”,并非完全是纯粹的道德感召,它也夹杂着对未来的战略考量。但在这一刻,望着手中冰冷的情报,以及脑海中刘备痛苦的面容,那份情感上的羁绊,确实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

“诸位,”我环视我的核心团队,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我们成功了。我们从徐州的烽火中脱身,保存了我们最核心的力量、知识和财富。这是巨大的胜利。”

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喜悦,随即又被我的下一句话拉回了现实。

“但是,”我话锋一转,“北方传来的消息告诉我,主公和关张二位将军,在撤离中遭遇了重创,部队溃散,百姓离散,甚至……主公与二位将军也失散了,处境十分危急。”

此言一出,山洞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我的私卫和玄镜台成员,许多人此前也都名义上属于刘备麾下,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心情沉重。文姬和糜贞对刘备虽无直接隶属关系,但也知道他面临的困境。

“按照原计划,我们应该立刻向南,前往荆州,彻底摆脱危险。”我看着他们,语气严肃,“这是最安全的选择。但是,刘公待我不薄,关张二将军与我亦有同袍之谊。而且,在如此危急时刻,正是检验我等‘仁义’之时。若我等就此离去,将主公弃之不顾……将来何以立足于乱世?何以号召天下心向汉室之士?”

我没有直接说“我们要回去救援”,而是将决定建立在“仁义”和“未来大业”的基础上,这更容易让我的追随者接受。

“况且,”我继续分析道,“玄镜台的情报显示,曹军虽然追击凶猛,但主力并未完全扑向刘备残部,他们的侦察网虽广,但此时也处于混乱和收拢阶段。主公残部,或许正迷失方向,或是陷入小股敌军的围困,而非被曹操主力团团包围。此刻,正是利用玄镜台的追踪能力,主动去搜寻、寻找他们,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的最佳时机!”

我强调了“主动去搜寻”、“寻找”,而不是“救援”。这是一种更为精准和可控的行动方式。玄镜台的能力,正是在这种时刻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