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的中原大地,晋国曾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想当年晋文公称霸中原,号令诸侯,那威风劲儿,连周天子见了都得客客气气的。可谁能想到,到了春秋晚期,这棵百年大树从根儿上开始烂了——国君的权力就像漏勺里的水,越漏越少,最后实权全落在了智、赵、韩、魏四大家族手里。
这四家里头,又数智氏最牛气。智家的掌舵人智伯瑶,生得五大三粗,说话声儿能震得房梁上的灰往下掉。他当上晋国正卿(相当于宰相)后,腰杆子挺得更直了,天天琢磨着怎么把其他三家的地盘吞进自己兜里。
有一回,智伯瑶把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都叫到跟前,一拍桌子说:\"如今晋国看着风光,实则内忧外患。为了增强国力,你们每家都得割出一万户的土地和人口,交给公家!\"
韩康子气得直哆嗦,刚想发作,家臣段规在他耳边小声说:\"大人,智伯瑶贪婪又霸道,咱们这会儿硬顶肯定吃亏。不如先把地给他,等他骄纵起来,再找机会收拾他!\"韩康子咬咬牙,只好乖乖交出土地。
魏桓子心里也窝火,但一想韩家都给了,自己不给就是出头鸟,也捏着鼻子认了。
轮到赵襄子,这小伙子性子倔,当场就把桌子拍得震天响:\"做梦!土地是祖宗传下来的,谁也别想拿走!\"智伯瑶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当场就放出狠话:\"好你个赵襄子,敬酒不吃吃罚酒!\"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带着韩、魏两家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向赵家。赵襄子知道硬拼不过,带着族人退到晋阳(今山西太原)死守。晋阳是赵家经营多年的老窝,城墙厚实,粮草充足,百姓也都支持赵家。
智伯瑶围着晋阳猛攻了三个月,愣是没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站在城外的高坡上,望着护城河的水,突然一拍脑门:\"有了!\"他让人掘开晋水的堤坝,大水像脱缰的野马,哗啦啦地灌进晋阳城。